理想的种植体
- 轮廓外形
 - 材料性能
 - 表面形貌
 - 螺纹设计
 
种植体表面处理基本原理和思路
粗糙表面有利于骨结合
- 生物力学理论(骨细胞是力学感受器——骨组织改建)
 - 接触成骨理论(表面纤维蛋白支架引导骨源性细胞生长)
 - 表面信号传导学说(促进一系列粘附、分化和矿化过程)
 
生物活性表面有利于骨结合
- 无机矿物质: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不同空隙率、结晶度)
 - 生物大分子:骨形成蛋白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
 
方法分类
涂层法
- 涂覆-烧结法
 - 诱导矿化法
 - 电磁法
 - 热喷涂法
 
非涂层法
- 物理法
 - 化学法
 - 电化学法
 
相关概念和问题
粗糙度
2007年ISO标准,3-D参数
第一代
- 机械加工的光滑纯钛表面
 - 钛浆等离子喷涂表面
 - 喷砂表面
 - 羟基磷灰石涂层表面
 
问题
- 光滑表面的骨结合力不理想,尤其在皮质骨较薄松质骨较多的上颌后牙区
 - 一些钛浆等离子喷涂表面过于粗糙,发生巨核及单核细胞的聚集(颗粒病)
 - 喷砂表面的污染物非常难以彻底清楚
 - HA喷涂表面远期效果难以预测。
 
第二代
总体特点:中等粗糙
- 电化学氧化法
 - 酸蚀法
 - 喷砂联合酸蚀法
 - 氧化钛颗粒喷砂法
 
原理
- 纤维蛋白支架
 - 血管形成
 - 血小板释放生长因子
 
成骨类型
- 远程成骨(Distance Osteogenesis):骨源性细胞由截骨线向种植体表面生长
 - 接触成骨(Contact Osteogenesis):骨源性细胞在种植体表面附着和分化成骨。
 
亲水性:
- 亲水性:液体在表面扩散
 - 疏水性:液体在表面聚集
 
评价方法:
- 推出(旋出)扭矩实验
 - 骨附着系数/骨结合率(组织形态学分析)
 - 基因表达研究
 - 临床研究
 
问题:
- 主动诱导骨结合的能力
 - 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率上升?
 - 近20年研究确认:粗糙表面更适合用作种植体表面。
 - 可以负担更大的咬合力吗?可以
 - 可以常规进行种植体早期或即刻负载吗?选好适应症。
 - 可以常规进行拔牙后即刻种植吗?选好适应症
 - 各植体表面处理的效果相同吗?不一样。
 
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
略
我发文章的三个地方,欢迎大家在朋友圈等地方分享,欢迎点“在看”。
我的个人博客地址:https://zwdnet.github.io
博客的RSS订阅地址: https://zwdnet.github.io/atom.xml
我的知乎文章地址: https://www.zhihu.com/people/zhao-you-min/posts
我的微信个人订阅号:赵瑜敏的口腔医学学习园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