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刮治基础与高级根面刮治》读书笔记33:全书总结

全书总结:
首先是体位,要使身体保持一个自然的体位,即所有关节的位置在其活动范围的中间区域,不要过度偏移。以这个标准建立正确的体位。患者的位置,牙椅,灯等设备的位置都要来适应医生的位置。而不是相反。首先建立自己正确的体位,再调整其它因素的位置。关键是养成习惯,形成动作记忆。
操作时钟位置:只有下前牙靠近医生一侧治疗时,才使用8-9点钟位,牙面方向跟头偏方向相反。前牙远离医生一侧使用正后位,后牙使用9-11点钟位置。
器械的工作末端是真正进行工作的部分。
握持器械,采用改良握笔式方法

口镜的功能:间接影像,阻挡,间接照明,投射。进行牙周治疗时要意识到最重要的事情是在治疗过程中触觉是医生最重要的助手,而视觉是其最大的障碍。不能靠盲目用力刮治随机去除牙石。当医生不能在保持正确体位的情况下获得直视的时候,就必须使用间接视觉来避免采用有害的体位,尤其对颈部和背部。
支点:用无名指在治疗牙的邻牙建立支点。
器械的各个面的认识:


用力:是腕部用力。要了解牙根表面的形态。
贴合:将器械工作端的侧面的1-2mm与牙齿相接触。对于成功的牙周治疗,需要使器械工作端在牙齿表面移动时始终保持正确的贴合。正确贴合的要求是器械工作端的头部1/3要与牙体表面贴合。
选择正确工作末端的视觉方法:器械的短柄与牙体远中表面平行,功能柄(functional shank)向上覆盖牙齿。

刮治时使用的力的类型:评估用力:使用尽可能小的力量完成,较轻,长程用力;刮治用力:短的,有控制的力量,只用可以确保的力量,不要在两次刮治之间用力,不要在没有牙石的牙面上使用刮治用力;根面平整用力,中度的力量。
探诊时手指保持放松,如果握太紧会影响对牙石的感觉。
临床正常龈沟探诊深度为1-3mm,临床牙周炎的定义为牙周袋的存在,牙周袋指大于3mm的龈沟。
探诊深度的记录:每颗牙六个位点,每个位点读一次,如果一个位点差异很大,记录探诊深度最大的值。向上舍入,3.5记录为4,5.5记录为6。
牙周探针要与根面保持平行。探诊尖部要尽可能与根面平行的插到袋的底部,探诊时不要用力。通过使探针进行短的插入移出动作来使探针移动,移动距离1mm左右。在每次向下用力时,探针恢复与结合上皮的接触。每次向上动作时,探针并不完全移出牙周袋,反复移出插入会使龈缘受损。探针对结合上皮用力应该在10g-20g之间。腕部和手指的力量都要使用。握持时不要有压力,用非常轻微的力量握持探针,以至于别人可以把探针从你手里拿出来。要通过探针柄部感觉探针尖的轻微变化。根据牙周袋深度分节段进行探查。
临床附着水平,测量从釉牙骨质界到龈沟或牙周袋基底的距离。测量从一个固定点——CEJ——开始,更精确地代表牙周支持骨的扩展范围,特别是当游离龈有退缩时。记录龈缘到CEJ的距离,用-(牙龈增生)或+(牙龈退缩)来表示,然后计算临床附着水平(CAL)=探诊深度-龈缘距离。
附着龈宽度的测量:测量从龈缘到膜龈联合的宽度,测量探诊深度,附着龈宽度=总的宽度-探诊深度。
牙石时一层层长期形成的,牙石更容易在釉牙骨质界而不是结合上皮处形成,因为软垢在前者那里堆积的时间更长。龈上牙石的评估要在干燥的环境下进行。
器械刃与牙齿表面的角度,应在45°-90°之间,理想的角度是60°-80°。

角度过大或过小都无法完全去除牙石并导致组织损伤。
龈下刮治的主要目的是去除龈下牙石。插入工作端,刮治器上表面(face)与牙体表面的角度为0°-40°之间。
医生必须形成一个非常系统的刮治模式,一个随意的刮治模式将会导致遗漏牙石以及根面治疗失败。器械的工作末端只有非常窄1-2mm部分在刮治时与根面接触。为了成功进行刮治,将牙根表面假想成由一系列窄的条带进行了覆盖。刮治过程,评估,刮治,再评估,下一个区域。原则是确保每个平方毫米的根面都能被覆盖到。
通用刮治器,主要特点是工作端和短柄成90°角,一把器械全口通用。通用刮治器的工作端的选择:拿起器械从正表面(face)往下看,靠近器械的一侧是内侧,另外一侧为外侧。
特定牙位刮治器:工作端的表面相对短柄是倾斜的,倾斜度大约为70°,每个工作端只有一个切割边缘是可用的。

判断工作端的工作侧:握持器械,工作端的尖端对向医生,短柄垂直于地面,较低的一侧切割边缘即是。
器械选择:前牙,G1-G4,后牙,至少需要两个,通常2-3个。11-12,13-14。
刮治时,一般从邻面到颊/舌面,再到另一侧邻面。后牙一般是从远中到近中。通过线角的时候要转动手柄使工作端保持与牙面贴合。邻面要覆盖超过一半的区域。要区分三种不同的用力方式,不要持续用力。
器械的研磨:使器械工作端保持锋利的切割边缘。评估器械的锋利程度主要靠视觉和触觉。在明亮的光源下握持工作末端观察,器械的表面接近于光线垂直,缓慢翻转观察器械的表面和侧面。一个钝的切割边缘会反光,一个锐利的边缘是一条线——没有厚度——并且不反射光。另外可以用在测试棒(塑料的)上摩擦的方法来检查。
研磨的原则:保持器械的设计,分区段研磨。研磨的方法有两种,移动磨石,器械不动;移动器械,磨石不动。前者更容易观察到角度,更常用。
本书的核心: 龈下刮治必须覆盖牙根面的每个平方毫米。(Periodontal instrumentation must cover every square millimeter of the root surface)
这本书讲得很详细很细致,尤其是治疗的体位,以及龈下刮治的器械辨识,刮治的每一个步骤,都讲得很细,花了三四个月终于看完了,收获蛮大。有中文版的,我看的是英文电子版的。但是牙周病的诊断,治疗计划制定,牙周维护等等都几乎没有怎么涉及,超声刮治也只是用一章略讲了一下。还要看其它书。
本来想继续看牙周的书,最近开始接牙周的病人,另外医院要求收集病例,开始用单反相机拍病例照,发现拍得很烂,有时还不如我用手机拍的。因此先看看口腔摄影的东西吧。
我发文章的三个地方,欢迎大家在朋友圈等地方分享,欢迎点“好看”。谢谢。
我的个人博客地址:https://zwdnet.github.io
我的CSDN博客地址:https://blog.csdn.net/zwdnet
我的微信个人订阅号:赵瑜敏的口腔医学学习园地

欢迎打赏!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