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毅老师《口腔种植的精准二期手术和取模技巧》笔记。
五、美学区取模及常见问题和防范
在取下临时修复体后,牙龈失去支持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塌陷,但常规转移体结构形态固定,获取的穿龈轮廓往往与临时修复体的穿龈轮廓不符,故无法将临时修复体的穿龈轮廓转移至最终修复体。因此在此类病例中,我们往往需要采取个性化取模或者数字化取模方式。
即刻修复取模
即刻修复的条件:
- 初稳良好。
- 健康状态良好。
- 咬合稳定。
- 无不良习惯。
- 无磨牙症。
- 可以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 依从性较好,可以保证定期复诊。
树脂翼板取模法
术前取模,磨除要拔的患牙,注意保留龈缘。并在未来种植体植入区域磨出孔洞以利于替代体就位。
植入种植体,确认初稳良好后,进行种植体位置关系转移。选择较长的开窗式转移体(无菌),旋入植体内部连接就位。速凝树脂将转移体与邻牙相连接,形成双侧翼板,树脂凝固后取下转移体。应由主刀和助手之外的巡回人员注射,枪头避免直接接触术区。树脂不要进入倒凹区。建议覆盖至邻近两颗牙。拧松和取下转移体时,注意不要触碰树脂,避免污染。
取下转移体移至手术室外,在模型上与替代体连接,调磨石膏确定被动就位。再连接合适的临时基台。按照理想的穿龈形态制作临时修复体,当天配戴临时修复体。
即刻修复数字化取模法
植入植体,初稳良好。连接专用扫描杆,口扫,CAD/CAM制作临时修复体。
临时修复体预成法(数字化导板引导种植体植入)
术前口扫,拍摄CBCT。设计临时修复体,口扫数据与CBCT结合,进行种植体植入设计,制作导板。术前即可获得预成的临时修复体。在导板引导下精确植入,在口内试戴预成临时修复体。可进行适当调改。
个性化取模时机
个性化取模前,需要判断种植术区牙龈是否已经完成塑形,获得良好的软组织形态。时机:
- 牙龈高度与对侧同名牙牙龈高度一致。
- 临时修复体牙龈边缘曲线与对侧同名牙协调对称。
- 近远中无黑三角,牙龈乳头充填满意。
- 牙龈唇侧丰满度与邻牙协调一致。
- 种植体周围形成稳定的角化黏膜。
应尽量在满足功能需求的条件下,力求达到更高的美学标准。
个性化取模方法、常见问题和防范
开窗式个性化转移体法
完全复制患者牙龈袖口的形态,将临时修复体的穿龈部分复制到传统的开窗式转移体上,制作该牙位的个性化转移体。
取下临时修复体,在口外将临时修复体与替代体进行连接。利用硅橡胶对临时修复体穿龈部位及替代体进行包绕。应包绕超过临时修复体穿龈部位1-2mm。
硅橡胶硬固后,取下临时修复体,替代体上方形成临时修复体的阴模,将开窗式转移体与硅橡胶内的替代体相连,阴模内注入流动树脂以复制临时修复体的穿龈形态,戴树脂硬固后取下开窗式转移体,即复制了临时修复体的穿龈形态,形成个性化转移体。
最后用该转移体于口内就位后取模。
常见问题:替代体在硅橡胶内没有很好固位,被带出或位置改变,使得转移体在口内无法就位。可利用石膏、速凝树脂等材料在替代体表面添加抗旋材料,增加替代体固位力。
非开窗式修复体水平取模
后牙临时修复体预备一些固位沟,可以当作一个非开窗式转移体。采用闭口式取模法取模,旋下临时修复体,与替代体连接,根据磨出的沟纹在模型上复位,注入人工牙龈,灌制模型。模型硬固,临时修复体需要修补后才能再戴,占用椅旁时间。
人工牙龈充填法取模
在临时修复体周围预留空间,直接使用人工牙龈充填,得到个性化穿龈形态。用硅橡胶获取临时修复体区阴模,用普通转移体取模,获得模型后修整石膏至替代体边缘下1-2mm水平。将临时修复体与模型连接好。在硅橡胶阴模对应于牙龈石膏的位置制作好注射通道和排溢通道,硅橡胶阴模复位。凝固后即可获得具有个性化穿龈形态的模型。
数字化取模法制取终印模
先戴着临时修复体口扫,得到临时修复体与口内软硬组织状态;再取下临时修复体,安装扫描杆后口扫,获取植体位置;最后口外扫描临时修复体获取其包括穿龈区在内的整体形态。将三组图像进行配准重叠,最终以临时修复体的穿龈轮廓为基础生成组织袖口,进行最终修复体制作。
我发文章的三个地方,欢迎大家在朋友圈等地方分享,欢迎点“在看”。
我的个人博客地址:https://zwdnet.github.io
博客的RSS订阅地址: https://zwdnet.github.io/atom.xml
我的知乎文章地址: https://www.zhihu.com/people/zhao-you-min/posts
我的微信个人订阅号:赵瑜敏的口腔医学学习园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