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种植关键技术实战图解》笔记08——引导骨再生术

1982年提出引导组织再生术,80年代末90年代初引入种植中。在口腔种植治疗中,GBR仅涉及骨组织的再生。经GBR治疗的种植体存留率达到95%以上。
GBR的原理是将屏障膜置于软组织和骨缺损之间建立生物屏障,制造一个相对封闭的组织环境,阻
止迁移速度较快的软组织细胞(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进入骨缺损区,使迁移速度较慢的成骨前体细胞优先进入骨缺损区,优势生长,同时保护血凝块,维持血块充填间隙,实现缺损区的骨修复性再生。临床上,屏障膜常与植骨材料联合运用,防止膜塌陷,并为骨再生提供支架。
保证GBR成功的PASS原则:创口的初期关闭,术区的血管化,空间的维持,血凝块和种植体的稳定。
可吸收胶原膜为首选。骨移植材料有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异种骨、人工合成骨。缺损较大的可能需要钛网或钛板。
GBR适应症:

  • 种植体周围局部骨缺损
  • 与onlay植骨、骨劈开技术的联合应用。

操作步骤:

  1. 切开翻瓣:全层翻开黏骨膜瓣,完全暴露骨缺损区。
  2. 清理创口:彻底清除术区肉芽组织及骨面上所有软组织,有助于止血,确定缺损区范围,保证成骨效果。
  3. 植入种植体。
  4. 皮质骨钻孔:暴露骨面为皮质骨时需要,若骨面有出血,则不需要。
  5. 填入植骨材料:植骨量应大于骨缺损量。
  6. 放置屏障膜:完全覆盖缺损区并超出2mm。屏障膜应与切口及邻牙保持1-2mm距离,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7. 关闭创口:严密无张力缝合,提倡采用骨膜褥式缝合固定屏障膜。
  8. 术后处理:术后抗感染治疗一周,临时义齿要避免压迫植骨区,术后7-10天拆线,四个半月后二期手术。膜暴露,常无法再次关闭创口,注意局部清洁,抗感染。若只是部分暴露,且能保持稳定,通常可以愈合,并达到良好的成骨效果。

我发文章的三个地方,欢迎大家在朋友圈等地方分享,欢迎点“在看”。

我的个人博客地址:https://zwdnet.github.io

博客的RSS订阅地址: https://zwdnet.github.io/atom.xml

我的知乎文章地址: https://www.zhihu.com/people/zhao-you-min/posts

我的微信个人订阅号:赵瑜敏的口腔医学学习园地

欢迎打赏!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