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种植体周炎的多学科管理从基础到临床-修复视角分析种植体周围炎防治

主讲人:吕绳漪老师

定义

探诊出血,溢脓,影像学骨丧失大于等于2mm,种植体周炎。骨丧失大于等于1mm小于2mm,种植体周黏膜炎。

植体周炎的修复因素

菌斑、植体三维位置、是否骨增量、咬合力、修复体边缘、修复体外形、粘接剂、牙位、牙周炎控制、吸烟等等。

修复体形态因素

  • EA>30°在BL是高危因素
  • 凸型风险最高
  • 上述二者叠加是高风险。
  • 中央螺丝顶端1mm内区域发生骨水平吸收。
  • 夜磨牙症患者植体周围炎发生率增加5.875倍。
  • 连冠与非连冠发生率无差异。

基台因素

  • 角度基台可能导致更高的应力集中。
  • 粘接固位和螺丝固位的风险相似。
  • 粘接固位多发生边缘骨吸收>2mm的生物学并发症,螺丝固位多发生螺丝松动、螺丝折断等机械并发症。
  • 基台边缘的龈下水平是多余粘接剂的预测指标,粘接剂的类型会影响其清除的难易程度。

总结:与种植体周炎相关的修复因素

  1. 修复体设计:边缘位置、外形轮廓
  2. 咬合负荷:过载、不均匀
  3. 修复基台的选择:直基台/角度基台,粘接固位基台/螺丝固位基台
  4. 修复时机:过早修复、延迟修复
  5. 多牙缺失:联冠/非联冠设计

我发文章的三个地方,欢迎大家在朋友圈等地方分享,欢迎点“在看”。

我的个人博客地址:https://zwdnet.github.io

博客的RSS订阅地址: https://zwdnet.github.io/atom.xml

我的知乎文章地址: https://www.zhihu.com/people/zhao-you-min/posts

我的微信个人订阅号:赵瑜敏的口腔医学学习园地

欢迎打赏!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