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王冬青老师
植体行使功能9年,患植体周炎的比例约45%,中重度约15%。早期干预能大幅降低骨吸收风险。
种植治疗植体周炎分阶段治疗:
- 植入前:早期预防
- 植入后:一级预防
- 早期炎症:二级预防
- 严重炎症:三级预防
种植体周健康管理分阶段动态干预:
- 种植前需重视原始预防(消除风险)
- 种植后需终身监测维护,区分炎症程度并阶梯式升级治疗;
- 种植体植入后默认存在风险,以一级预防为核心,阻断疾病进展
- 三级预防强调对并发症的挽救性治疗,需结合手术与长期随访。
植体周黏膜炎的非手术治疗流程
- 检查:牙周状况评估,风险因素分析,种植体探诊,影像学检查,病史与修复体功能评估。
- 核心是菌斑控制,术后一个月评估是否需要再重启治疗
- 内容:机械清创、评估、患者教育。
- 若持续进展考虑转手术治疗。
- 激光治疗:根据目的选择激光种类和参数。
- 根据骨吸收程度等判断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植体周炎病损形态
- 骨上缺损
- 骨下缺损:又可分多类。
切除性手术(非增量手术)
非手术治疗失败,美学要求不高。减少或消除病理性植体周围袋,根向复位瓣、植体表面改型等。三年随访植体存留率90%以上。
植体表面改型:钨钢钻磨削抛光植体暴露螺纹。可能削弱植体。
再生性手术——骨增量
非手术治疗复发,存在骨内种植体周围缺损。使用自体骨是金标准,但多用骨替代材料。
可以植体表面改型+骨增量。
30年追踪,非手术治疗成功率60%,手术治疗成功率75%。
植体表面清洁方法:
- 纱布棉球擦拭
- 塑料、碳纤维洁刮治器
- 金属洁刮治器
- 超声洁刮治器
- 车针
- 钛刷
- 喷砂
- 光动力疗法
1,2两种方法清除效率低
植体表面清创:
- 机械清创
- 化学/抗菌剂
- 激光或光动力疗法
复发率44%,其中半数植体被移除。术后残留深牙周袋(≥6mm),边缘骨水平以及改良表面种植体是复发/进展的危险因素。
早期失败多因骨整合,晚期失败多因植体周围炎。
5年成功率97%,10年成功率96%。
预防是根本。
我发文章的三个地方,欢迎大家在朋友圈等地方分享,欢迎点“在看”。
我的个人博客地址:https://zwdnet.github.io
博客的RSS订阅地址: https://zwdnet.github.io/atom.xml
我的知乎文章地址: https://www.zhihu.com/people/zhao-you-min/posts
我的微信个人订阅号:赵瑜敏的口腔医学学习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