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李昀生老师
基础背景
拔牙后软硬组织变化
拔牙后牙槽骨吸收与唇侧骨板厚度相关,越厚垂直吸收越少。
薄龈生物型,拔牙后软组织显著增厚,厚龈生物型,拔牙后软组织变薄但较少。
种植体植入时机
- 一型:即刻种植
- 二型:早期种植(6-8周)
- 三型:早期种植(12-16周)
- 四型:延期种植(6个月后)
美学区种植时机
- 拔牙同期
- 即刻种植(做或不做骨增量)
- 位点保存(做或不做骨增量)
- 软组织愈合:4-8周
- 部分骨愈合:3-4月
- 完全骨愈合:6个月后
即刻种植
能否保留拔牙窝骨板?实验证明并不能。
优点:能缩短治疗时间,维持软组织形态,即刻美学修复。
缺点:唇侧牙龈退缩,需要更高的临床操作技巧。
术前评估
诊断及治疗计划
- 即刻拔牙窝的分类
- 一型:牙根靠近唇侧骨板,大部分属于该型。
- 二型:牙根位于中央,不靠近唇侧及腭侧
- 三型:牙根靠近腭侧骨板
- 四型:牙根位于中央,超过2/3的牙根同时靠近唇腭侧骨壁,不适合即刻种植
- 位点牙龈水平与邻牙牙龈水平的关系
- 理想的与对侧同名牙相同水平或稍偏冠方,形态协调。
- 若不协调,需正畸牵引。
- 位点唇侧牙龈与骨组织的位置关系
- 薄龈生物型:牙周探针能透出
- 厚龈生物型:牙周探针不能透出
- 牙龈生物型(牙周表型)
- 位点唇腭侧宽度
- 位点与邻牙根间近远中向距离
- 美学风险评估
即刻种植适应症
- 拔牙窝骨壁完整
- 唇侧骨板厚度不小于1mm
- 厚龈生物型
- 位点没有急性感染
- 拔牙窝根方及腭侧有足够骨壁以获得初期稳定性
即刻种植的外科操作
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治疗程序
- 不翻瓣微创拔牙
- 种植位点预备
- 偏腭侧植入种植体
- 唇侧骨板间隙植入骨替代材料
- 临时基台制作临时修复体
颊腭向位置
- 天然牙舌隆突的位置
- 唇侧骨板厚度不低于2mm
- 应偏腭侧种植(保留hmm腭侧骨板)
- 植体肩台唇侧边缘,应位于未来修复体唇侧颈缘线内侧15-2mm
近远中位置:邻间软组织管理
- 植体与天然牙距离不小于15mm
- 植体间距离不低于3mm
- 留下更大的近中组织量
植入深度
3A2B原则不够,建议4A2B
植入轴向
长轴偏修复体腭侧,或切端,较理想。
长轴从唇侧穿出,不可接受。
间隙植骨的必要性
- 至少可部分保存牙槽嵴间隙
- 颊侧间隙植骨在美学区益处更明显
- 没有充分证据显示不同植骨材料之间的优劣。
- 牙槽窝完整的即刻种植,采用屏障膜GBR技术并没有改善临床效果
- 不翻瓣技术可以保存唇侧牙槽嵴轮廓,提高患者满意度。
- 三型拔牙窝不建议采用即刻种植
根盾技术(SST)
保留牙片,牙片与植体直接接触。
根据牙片位置分四型。
适应症
- |型拔牙窝
- 患牙牙周健康
- 龈缘稳定,与对侧同名牙齐平
- 没有急性感染
- 即刻种植
禁忌症
- 牙周病
- 牙齿松动或牙周膜增宽
- 牙根纵折
- 骨下牙根横折
- 牙根外吸收/内吸收
预备技术要点
- 根盾的预备应保证完整去除带根尖的腭侧片,并保证根尖区的完全清创
- 唇侧的根片需保证稳定不动,直至种植体植入,以预防感染、吸收、移
动 - 根片应足够薄,避免与植体接触。但过薄的根片易发生松动及移位。
- 根片应有一定厚度,以避免与唇侧骨板分离。但过厚的根片易于与种植
体接触
理想的根片
- 根片不应有任何牙根腭侧及根尖部分
- 根片的长度不应小于8mm或原根长的2/3
- 根片的宽度应为原牙根宽度的1/4或至少1.5mm
- 根片内侧弧度应与唇侧骨板(从近中至远中线脚)相一致
- 根片应与唇侧骨嵴顶高度一致
- 根片的内侧应有S形弧度或斜面
根盾术并发症
- 感染
- 根盾内暴露
- 根盾外暴露
评价
- 存活率98.6%,效果良好
- 技术敏感性高
- 长期疗效待验证
- 材料选择争议
我发文章的三个地方,欢迎大家在朋友圈等地方分享,欢迎点“在看”。
我的个人博客地址:https://zwdnet.github.io
博客的RSS订阅地址: https://zwdnet.github.io/atom.xml
我的知乎文章地址: https://www.zhihu.com/people/zhao-you-min/posts
我的微信个人订阅号:赵瑜敏的口腔医学学习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