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蔡炜老师
植体边缘位置
骨上边缘:软组织水平植体,有光滑颈圈的。牙槽骨会吸收至光滑颈圈与植体交接处。平台对接植体。
平齐骨缘
骨下边缘:插接植体(骨下2mm,一般不建议超过骨下3mm。前牙美学区牙龈边缘下5mm),必要时平齐骨面。平台转移,骨下1mm。
就位异常
- 无法顺利就位
- 就位过程发生偏移
- “过”就位
初期稳定性
机械嵌合和挤压,用植入扭矩衡量。
影响因素:
- 种植位点骨质和骨量
- 种植窝直径与种植体直径差异
扭矩与血运
- 低植入扭矩种植窝周围血运良好。
- 高植入扭矩导致种植窝周围出现明显缺血。
- 高植入扭矩可能有助于初期稳定性,但由于应力增加,也有损坏界面骨的风险。
插接式植体可以不需要初期稳定性。分BF螺纹和BN螺纹,后者也可以有初期稳定性。
稳定性低于15N,埋置式愈合。
初稳大于25N,可用愈合帽愈合。
初稳大于35N,可即刻修复。
不建议初稳超过50N,会出现骨压迫性坏死。
稳定性改变或异常
- 就位时稳定性改变
- 过大
- 过小
- 无初稳
预防及处理
正确选择种植系统
骨量特别差的上后牙区,螺丝系统比较难以获得初稳。插接式系统不需要初稳,可一次完成种植。
即刻种植可选择螺丝系统,但骨量差时插接式系统有优势。
深度
两个预留:
- 预留安全范围
- 预留骨下深度
车针长度与植体长度的差异
- 有的车针实际长度比显示长度长1mm
- 注意避免损伤
级差备洞
按骨质确定最终预备直径。
- 疏松:1mm
- 一般:0.5mm
- 较硬:颈部0mm,下部0.5mm
- 根据植体特点决定是否需要颈部成型、攻丝、骨挤压、填塞骨粉等
预备深度不足
- 植体无法就位。
- 根据植体长度及就位点预备至正确深度。
- 对根尖骨质相对疏松的患者,可选择有一定自攻性种植体,利用自攻性继续下行。
- 注意防止稳定性过高。
阻力过大,初稳太高
- 阻力过大,不要强行植入,先退出来再预备。
- 上部适当过预备:类似颈部成型,上部可预备得比植体直径略大。
- 某些系统可进行皮质骨成型。解除上部阻力。
- 某些系统一二类骨质可在植入前先攻丝。解除下部阻力。
- 插接式植体等大备洞。也可扩大备洞,使植体与种植窝之间有间隙(0.25mm)血液充盈。
- 螺丝系统初期稳定性要求高一点,术者对骨质情况,级差大小需要良好控制。对手感和经验要求高。
- 宁小勿大,过大的初期稳定性反而容易失败。
- 如果骨量无继续扩大空间,可适当选用小一号种植体进行种植。
- 就位手法:差一两个螺纹,骨质为三四类骨,可采用退三进五的手法,骨挤压使植体就位。
就位时方向偏斜
- 种植窝各骨壁骨质硬度不一致。
- 上颌后牙区植骨提升,植入骨粉要分布均匀。
- 就位时医生手法出现错误,向某个方向过于推挤。
- 就位时要验证方向。
- 调整方向:必要时可退出适当调整方向,有意识向需要偏斜的方向推挤。
- 具有自攻性的螺丝系统,可适当变更方向。
- 插接式植体等大备洞,无初期稳定性,常有一定的变更方向的空间。
“过”就位
- 适当退回一点
- 更换更长的植体。
稳定性异常
- 预备种植窝过大
- 骨质太疏松
- 换用大直径种植体
- 适当扩大级差
- 填塞骨粉挤压
- 更改方案,埋置式愈合
- 更改种植体:换用锥形自攻型种植体,或插接式种植体。
- 更改种植系统:需要初稳的螺丝系统改为不需要初稳的插接式系统。
- 四类骨,插接式种植体也可以级差备洞。
- 预留0.5-1.0mm级差,通过就位器将植体推挤或轻微敲击进入种植窝,可以通过挤压增加周围骨质密度。
- 螺丝系统初稳差,封闭愈合,往往也可以获得良好的骨整合
我发文章的三个地方,欢迎大家在朋友圈等地方分享,欢迎点“在看”。
我的个人博客地址:https://zwdnet.github.io
博客的RSS订阅地址: https://zwdnet.github.io/atom.xml
我的知乎文章地址: https://www.zhihu.com/people/zhao-you-min/posts
我的微信个人订阅号:赵瑜敏的口腔医学学习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