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李英老师
咬合的重要性
机械并发症发生率约36.7%。不良咬合关系、过大咬合力是发生机械并发症的重要原因。
正确的咬合设计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增加种植体寿命,维护种植修复体功能很重要。
无牙颌咬合关系重建四要素:
- 牙齿的排列与咬合
- 水平关系
- 垂直关系
- 咬合平面
咬合设计原则:
- 生物力学原则:
- 轴向力导向:咬合接触尽量位于牙体长轴方向,避免侧向力。调整牙尖斜度(建议≤20°)
- 分散咬合力:增加种植体数量或扩大支持面积分散负荷,避免单一种植体过载。
- 咬合类型及咬合接触设计:平衡颌、组牙功能颌、尖牙保护颌
- 修复体设计考量:悬臂长度控制、分段式修复、材料选择等。
- 功能适应:渐进性负重、副功能运动管理
牙列缺失种植固定义齿的咬合设计
对颌为天然牙或固定修复义齿
- 咬合类型及咬合接触设计:
组牙功能颌或尖牙引导颌。尖牙引导的优势在于能减轻非正中运动时的咀嚼肌力,从而减小后牙区的种植体受力。 - 相互保护颌
- 后退接触位与正中颌位之间有1-1.5mm的正中自由域。
- 正中咬合时上下颌沟窝锁结不要太紧密,应留出约1mm的正中自由度,以减小侧向力。
- 牙齿排列牙弓形态与对颌协调一致。
- 适当减少颊舌径、降低牙尖斜度,加深颌面窝沟等来避免颌干扰,减少轴向力,消除侧向力。
- 咬合点应减数且尽量设计在前后植体连线上,磨牙区种植修复体的颌面不要超过种植体外缘太多。
- 颊舌侧和龈端设计注意保持合适的凸度及外展隙。
- 在不涉及美学和发音的区域种植体两侧应留出清洁通道,保证0.4mm的间隙刷可以通过。
修复体设计考量
- 悬臂梁
上颌长度不超过12mm,下颌不超过15mm,远端悬臂长度(CL)/前后植体间距(AP)比值在0.5-0.6范围内通常可以有效降低修复体并发症
悬臂区尽量减小咬合接触,正中颌和侧方颌均匀调开100μm。
前牙有悬臂梁,能够恢复理想的软组织和唇部轮廓,改善面部的美观性。
避免长牙弓的设计,单颌10-12个牙位即可。 - 修复形式:分段式、整体桥
整体桥对于植体的分布和数量要求比分段桥低,也可以避免因为牙龈分段造成的美观和发音问题。
4或6颗植体支持的整体桥在固位、稳定和美观等各方面被证明是可靠且长期稳定的一种方案。
下颌运动时由于受到咬肌的牵拉,下颌骨会发生微形变,使用分段桥能更好地抵消微形变应力。
分段桥的后期维护和对加工精度的宽容具有优势。
根据患者口内余留组织条件、颌间距离、咬合力量、美学要求、经济条件进行个性化选择。 - 材料选择
无牙颌饰面材料若为烤塑或PMMA,其磨耗速度会较快,轻咬合的设计会很快减弱甚至消失,必须经常复诊检查调整咬合,调颌后的抛光也应规范化。
整体桥的常见形态包括切削杆、切削桥架等,从细菌附着的难易来看,全锆材料最不易附着细菌,其次是纯钛,最次是树脂。龈端材料尽可能选择全锆或纯钛。
烤塑烤瓷材料与支架结合强度有限,崩裂率较高。
影响CAD/CAM支架精密度的因素:加工材料和桥体强度。 - 功能适应
有夜磨牙、紧咬牙病史的患者可以考虑修复后佩戴颌垫
对颌为全口义齿
非正中接触应建立平衡颌,受力均匀分布,减少义齿翘动。
咬合力均匀分布。
前牙应有适当覆盖,避免干扰。
确保咬合平面平整,避免倾斜和不规则。
- 悬臂梁
可以保留悬臂梁,对颌全口义齿负重会下沉。 - 材料选择
注意材料硬度、耐磨性匹配,否则活动义齿易发生过度磨损。
全口义齿要定期复诊,及时重衬。
牙列缺失即刻种植修复义齿的咬合设计
即刻负重义齿的条件
- 植入时种植体具有良好的初期稳定性,可以抵抗负重时种植体的微动度。
- 类似牙弓夹板的整体桥架设计,将多个种植体连成一体,有效地限制了种植体的微动,保证了种植体的高留存率。
- 被动就位。
- 过大的微动会造成种植体周骨吸收,但低频微动可刺激骨组织的愈合,渐进性负重。
咬合类型及咬合接触设计
整体桥设计:轻咬合接触、减少侧向力、咬合均匀分布、渐进性负重。
1个月,避免负荷。
1-3个月,逐步增加负荷。
3-6个月,功能性负荷。
修复体设计考量
- 减小或无悬臂,悬臂桥位置不能有工作或平衡接触
- 材料:树脂牙,桥体需金属加强
- 副功能需颌垫保护
- 定期复诊。
牙列缺失种植覆盖义齿的咬合设计
咬合设计目标
- 均匀分布咬合力
- 增强义齿稳定性
- 修复功能与美观
- 减少侧向力
咬合类型及咬合接触设计
- 平衡颌
- 覆盖义齿的咬合力应适当减小,尤其是骨质量较差时。
- 自由正中:允许义齿在正中咬合时有轻微自由度。
- 咬合面设计:相对平坦,降低牙尖斜度及牙尖高度。
- 后牙牙型:0°,30°和舌侧集中颌,后两种较好。
舌向集中颌的优点:
- 结合了解剖式和非解剖式牙的优点,美观且水平分力小,咀嚼效率高。
- 垂直向的颌力作用于下颌牙槽嵴顶,使下颌义齿更稳定。
- 上颌义齿只有舌尖接触,避免排成反颌,咬颊,可以更好支持面部肌肉。
- 功能尖对应的窝有一定的宽容度,更容易获得平衡咬合关系,且进一步避免了牙尖过陡带来的侧向力导致的义齿不稳定因素。
修复体设计考量
- 为了降低颌力,可以不排第二磨牙
- 树脂牙既能较好缓冲压力,对植体起到保护作用,又利于基托下组织的健康。
- 附着体的选择与咬合设计
- 刚性附着体:咬合设计更加谨慎,避免过大的应力集中。
- 非刚性附着体:允许一定自由度,咬合设计可适当放宽。
- 附着体位置:尽量对称。
我发文章的三个地方,欢迎大家在朋友圈等地方分享,欢迎点“在看”。
我的个人博客地址:https://zwdnet.github.io
博客的RSS订阅地址: https://zwdnet.github.io/atom.xml
我的知乎文章地址: https://www.zhihu.com/people/zhao-you-min/posts
我的微信个人订阅号:赵瑜敏的口腔医学学习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