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课程总结-02种植的生物学基础

缺牙后口腔颌面的变化

  • 上下颌骨和牙槽骨吸收萎缩
  • 颌骨和牙槽骨密度降低
  • 口腔黏膜萎缩,角化龈减少或消失
  • 咀嚼肌和面部表情肌萎缩
  • 长期发展可能引起面部皮肤、TMJ、甚至涎腺等组织的变化。

界面

1.骨界面
种植体与骨的结合区域。
植入-血凝块,各种成骨破骨及免疫细胞-成骨细胞分泌黏附因子-形成新生骨组织
2.影响因素

  • 植体初稳
  • 植体表面的性能与结构
  • 植入手术的创伤与感染
  • 种植床的愈合再生能力
  • 形成骨结合的时间(约2个月)与早期负荷

3.龈界面
牙龈与种植体颈部接触的部分,形成半桥粒连接。

种植外科应用解剖

1.缺牙后牙槽突的改变

  • 吸收的因素
  • 吸收的方向:沿牙长轴,上颌唇侧,下颌舌侧,相对反颌
  • 吸收的速度:年龄,局部因素
  • 吸收的结果:高度宽度减少

2.牙槽嵴萎缩分类
Lekioim&Zarb
形态分五类,前两类不用骨增量
骨质分四类,二三类适合种植

3.与种植手术有关的重要解剖结构
上颌窦、下牙槽神经管、颏孔、鼻底、口腔黏膜等

我发文章的三个地方,欢迎大家在朋友圈等地方分享,欢迎点“在看”。

我的个人博客地址:https://zwdnet.github.io

博客的RSS订阅地址: https://zwdnet.github.io/atom.xml

我的知乎文章地址: https://www.zhihu.com/people/zhao-you-min/posts

我的微信个人订阅号:赵瑜敏的口腔医学学习园地

欢迎打赏!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