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生训练营笔记3——牙周

网课,壹生app。第三部分,牙周。

牙周

一、规范化的牙周治疗

患病率高,早期症状不明显。
总体目标:

  • 控制菌斑,消除炎症
  • 恢复牙周组织的功能

规范化牙周治疗

  1. 知情同意
  2. 口腔卫生宣教:患者餐后刷牙。知信行。基本控制菌斑:PLI<20%。
  3. 去除一切菌斑滞留因素:菌斑->牙石->牙周疾病。喷砂,袋深小于4mm,普通喷嘴。大于4mm,塑料喷嘴。
  4. 机械治疗:去除牙石。只去龈上不去龈下可能有急症。袋深大于6mm,难以完全清除干净。
  5. 药物治疗:全身使用弊端大,主要局部。
  6. 手术治疗:基础治疗后4-6周,袋深大于5mm。前提是良好菌斑控制。
  7. 维护治疗(支持治疗)

二、牙周临床检查

主诉、现病史、家族史、治疗史、口腔卫生习惯、吸烟史、系统疾病史、用药史。
口腔卫生状况:菌斑(菌斑指数0-3),牙石(牙石指数0-3),菌斑滞留因素。
牙周检查

  • 牙龈状况:色形质。
  • 牙周探诊
    • 握持:改良握笔式,放松,轻柔握持
    • 贴合:尖端1-2mm始终贴合牙面。
    • 行走方式,提插式,间距1mm左右
    • 探诊力量:20-25g
    • 顺序:一般从牙齿的远中轴角开始
    • 探诊深度:凑整,避免龈下牙石影响
    • 探诊出现
    • 牙龈退缩:龈缘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
    • 附着丧失(AL)牙周袋底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区分牙龈炎和牙周炎
    • 根分叉病变:分四度
  • 松动度:可按方向,动度分级。
  • 影像学检查:牙周膜间隙增宽,考虑咬合创伤。大于30%位点为广泛型。

三、牙周疾病的治疗计划拟定,预后判断及拔牙决策

治疗计划

全身治疗阶段:全身因素的影响
基础治疗(清洁)阶段
纠正(局部)不利因素阶段
维护阶段(牙周支持治疗)

重度牙周炎预后判断及拔牙决策

09年Avila G的文献
牙的情况

  1. 患牙的牙周破坏程度:探诊深度大于7预后差,松动度(尤其垂直向),影像学。根分叉病变
  2. 牙体牙髓情况,修复体情况
  3. 患牙类型:下前牙尽量保,考虑种植修复难度
  4. 邻牙和对颌牙的情况

牙列的情况:修复的情况
患者的情况:充分沟通,患者意愿。全身疾病。吸烟情况。菌斑控制。
拔牙时机(顺序)

仔细分析病因,注意不要轻易做出拔牙决策,考虑患者的意愿。

四、规范化牙周洁刮治和根面平整术

龈上洁治术

  • 适应症

    1. 牙龈炎,牙周炎
    2. 预防性治疗
    3. 口腔内其它治疗前的准备
  • 禁忌症

    1. 凝血功能障碍
    2. 传染性疾病活动期
    3. 其他严重的全身系统疾病未控制者
    4. 置有心脏起搏器(超声设备)
    5. 口腔软硬组织急性炎症
  • 器械:

    • 手用洁治器,器械工作面与牙面呈45-90度,理想角度60-80度。不用于龈下刮治。
    • 超声洁治器,力度0.5-2N,轻柔的侧方压力,小于探诊力量,羽毛拂过。
    • 喷砂,抛光
  • 大于4mm牙周袋,有龈下牙石,洁治术未能去除者,应行SRP。

龈下刮治

  • 龈下刮治与根面平整是同时进行的。

  • 适应症:大于4mm的牙周袋,有龈下牙石,龈上洁治未能去除者。

  • 禁忌症:

    1. 凝血功能障碍
    2. 传染性疾病活动期
    3. 其他严重的全身系统疾病未控制者
    4. 置有心脏起搏器(超声设备)
    5. 口腔软硬组织急性炎症
  • 牙周探诊。

  • 器械,通用型,一把刮治器用于所有位点,难度大。位点特异性刮治器械(以Gracey为例),5/6用于前牙前磨牙,7/8用于前磨牙磨牙颊舌侧,11/12用于前磨牙磨牙近中,13/14用于前磨牙磨牙远中。

  • 识别工作刃:工作端尖端对着自己,器械下干垂直于地面,一侧切割刃比另一侧切割刃更低,更靠近地面。较低的切割刃为工作刃,用于刮治。

  • 器械握持方法——改良握笔式

  • 支点技术:通常以中指、或中指与无名指联合作为支点,支点位置尽量靠近被洁刮治的部位,并随洁刮治部位变动而移动。支点要保持干燥,动作宜轻,逐步增加支持力,避免在支点牙上滑动。

  • 三个不分开:器械与手指、手指与支点、中指与无名指。

  • 器械运动技术:工作面与牙面平行,贴着牙面,轻柔滑入牙周袋。工作端尖1/3贴合根面。腕部发力(大多,力量大)和手指发力(个别部位,力量小,费力)。注意力量控制。

  • 超声刮治器械。根据沉积物类型、治疗位点选择工作尖,从低功率开始,逐步调整。调完功率要调水量。工作角度与牙面近平行。由上至下。

  • 检查。

  • 常见错误:

    • “抛光”牙石
    • 检查器械,工作尖端减短2mm即更换。

五、牙周翻瓣术

牙周治疗的最终目标:创造一个在健康牙周组织的条件下能行使良好功能的牙列。

翻瓣术

何为翻瓣术?
  • 清创
  • 修整骨形态
  • 实现生理外形
  • 清除牙周袋
经典术式
  • Widman翻瓣术:大量切除牙周袋壁组织,翻瓣超过骨嵴顶2mm,包括骨修整,龈瓣复位在骨嵴顶处。
  • 改良Widman翻瓣术:仅切除病变的袋内壁组织,翻瓣仅达牙槽嵴顶,不做骨修整,龈瓣原位复位。
适应症
  1. 基础治疗后牙周袋仍≥5mm,并有探诊后出血。
  2. 袋底超过膜龈联合不宜做龈切术者。
  3. 牙槽骨缺损需做骨修整,植骨,再生性治疗。
  4. 根分叉病变伴深牙周袋或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5. 涉及附着龈的重度牙龈增生(尤其前牙区),可在切除部分增生牙龈的基础上行翻瓣术,既消除增生牙龈,又保留附着龈。
非适应症
  1. 未经基础治疗控制炎症
  2. 浅牙周袋或无保留价值的患牙
  3. 全身疾病未控制者
禁忌症
  1. 严重的出血体质,包括先天性(如血友病)和获得性(如服用抗凝药物)。
  2. 免疫系统严重受损者,如AIDS
  3. 不稳定型心绞痛
  4. 血糖控制差者:空腹血糖>7.0mmol/L,HbA1c > 7.5%,不建议牙周手术,慎用含肾麻药,只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空腹血糖>11.4mmol/L,仅处理急症。
  5. 高血压尚未控制者:新指南高血压130/80mmHg
  6. 谨慎手术的其它情况:吸烟、酗酒、主观态度、对手术感到恐惧或依从性较差者、需要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患者(既往患有心内膜炎者,更换心瓣膜者,已接受动静脉吻合分流术者)
步骤

术前准备

  • 完善基础治疗,再评价
  • 强化口腔卫生指导
  • 血液检查,除外全身疾病
  • 局部探诊检查,确认符合手术指征

切开前:复核适应征,消毒,麻醉
术前麻醉:

  • 局部浸润为主
  • 进针点位于膜龈联合根方
  • 缓慢进针,每一进针点位于前一针麻醉有效范围内
  • 结合龈乳头麻醉

基本流程:切开-翻瓣-清创-复位缝合

  • 切开:支点要稳,务必切到硬组织
  • 翻瓣:动作要轻柔,保证视野清楚即可
  • 清创:刮治务必彻底,尤其注意牙槽嵴顶附近。
  • 复位缝合:务必保证组织瓣的稳定贴合。
切开

牙周手术切口(水平切口+纵形切口)
水平切口
第一切口:内斜切口

  • 位置:龈缘0.5-2.0mm
  • 角度:与根面约成10°
  • 深度:抵达骨面
  • 移动方式:提插行进
  • 切口形态:波浪状,保持龈乳头外形
  • 优势
    • 去除炎症组织
    • 便于肉芽清创
    • 损失牙龈高度和厚度
  • 常见错误
    • 入刀角度过大
    • 未保留龈乳头形态
    • 未考虑角化龈宽度

第二切口:沟内切口

  • 位置:从龈沟切入
  • 深度:抵达牙槽嵴顶
  • 移动方式:提插行进
  • 切口形态:波浪状,注意保持龈乳头完整
  • 优势:最大限度保存软组织

第三切口:牙间切口

  • 位置:骨嵴顶冠方
  • 深度:抵达牙槽嵴顶
  • 角度:刀片与牙面垂直

纵形切口

  • 切口线与龈缘垂直
  • 从黏膜转折处直至游离龈缘,切口深达骨面
  • 减缓组织张力,充分暴露术区
  • 最佳部位:术区近中侧和/或远中侧的健康牙龈组织,位于颊面轴角处,一般将龈乳头包括在内,以利于术后缝合。
  • 切忌于龈乳头正中央或颊面中央处,否则会影响愈合及外观
  • 梯形瓣基底部不可过窄而影响瓣的血供
  • 尽量避免在舌、腭侧做纵形切口,以免伤及血管、神经。
翻瓣
  • 从骨膜下做钝性分离,翻开黏骨膜瓣,暴露牙槽骨的骨面,骨嵴顶根方1-2mm
  • 剥离分开龈瓣时,要注意保持龈瓣组织完整,不可使其破损或撕裂。
  • 侧方插入龈乳头边缘,先分离龈乳头,再分离附着龈
清创

彻底刮除龈下牙石、炎性肉芽组织,平整暴露的根面。

必要时骨修整/骨成型
冲洗止血
龈瓣复位缝合

复位,湿纱布轻压龈瓣1分钟,有助于减少死腔和血肿形成。仔细对齐伤口边缘。
缝针:倒三角3/8针,夹持于针尾1/4-1/3处。
进针点:距组织边缘至少1.5-2.0mm(5-0以上缝线),2-3mm(3-4个零缝线)。
进出针角度:垂直进垂直出
针距不宜过小
缝线选择:抗张强度大,柔韧性强,打结不易松脱。表面光滑,容易穿透组织,不利于细菌定植。组织相容性好,炎症反应轻微。
缝合方式的选择:

  • 牙间间断缝合——两侧龈瓣高低一致,张力相等。
  • 悬吊缝合——两侧龈瓣高低不一致,张力较大。
  • 褥式缝合——局部组织张力较大,龈乳头特殊情况
  • 锚式缝合——最后一个磨牙远中及缺牙区
术后处理

彻底止血,使用牙周塞治剂。

术后指导
  • 术后7天不刷术区
  • 在不刷牙期间,使用0.2%的氯己定含漱,以控制菌斑
  • 指导患者如何处理术后出血
  • 控制疼痛(止痛)
评价

组织学结果显示,刮治或翻瓣术,长结合上皮方式为主,牙周新附着形成有限,且不可预测。

六、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定义

同一牙并存牙周病变和牙髓病变,且互相融合联通,感染可来源于牙周,也可来源于牙髓,然而是相通的。

牙周牙髓组织的交通

生理性交通通道:根尖孔(最重要),根管侧枝(30%-40%),暴露的牙本质小管(过度刮治)。
非生理性交通通道:根管侧穿,牙根纵裂,解剖异常等。

类型

  • 原发牙髓病引起牙周病变:牙槽脓肿从牙周组织引流。牙髓治疗并发症。常有牙体疾病,仅个别牙有牙周病变,影像学根尖区病变明显。牙髓活力异常。根管治疗,观察再决定是否牙周治疗。
  • 原发牙周病变引起牙髓病变:牙周袋内的毒素通过交通途径进入根管内引起牙髓病变。逆行性牙髓炎,牙髓坏死,牙髓活力迟钝。重度牙周炎,牙体无损害。牙髓活力多种结果。影像学至少有一侧牙槽骨吸收至根尖。牙周治疗,牙髓活力异常,同步根管治疗。牙髓活力正常,观察。
  • 牙周病与牙髓病并存——“真正的联合病变”。同时并存,分不清因果。一般认为各自独立发病。

预后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牙周病损的预后

七、微创牙周诊疗技术

概述

1990年提出微创概念。
最大程度地保持牙体组织和牙周支持组织,操作更精准,对组织的损伤更小,患者感受更加舒适。

非手术治疗

传统方式会过度去除根面牙骨质。
微创牙周刮治:采用轻柔、温和的治疗手法,清除牙石、菌斑,同时保留牙骨质。
使用放大设备,显微微创器械,辅助激光,龈下喷砂等。

手术治疗

最小的手术切口,尽可能保护软、硬组织,要求损伤最小,以实现伤口小,闭合好,污染少及愈合好的效果。
基本原则:

  • 尽可能保留牙周组织血供:所有翻瓣采用断层分离,禁止使用骨膜剥离器。
  • 对牙周组织的创伤最小化:切口尽量小,断层分离软组织,暴露骨缺损的边缘即可,对软组织压力尽量小。
  • 软组织复位到术前高度以上,并且保证组织无张力;缝合尽可能简单,且仅在瓣基部缝合,龈乳头的冠部不缝合,仅用指压使其冠向复位即可。

使用手术放大镜、手术显微镜、手术内窥镜等。
CBCT作为牙根纵裂的诊断手段尚存争议,内窥镜诊断更有优势

八、牙周维护治疗

定义

牙周序列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降低牙周感染的风险。

必要性

生物学基础:菌斑微生物
定期维护治疗,牙周破坏明显减轻。

风险评估

BOP百分比、牙周探诊深度、除智齿外的失牙数目、牙槽骨丧失与患者年龄之比、全身情况或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吸烟等)。
第一水平:个体风险评估,确定维护间隔。
第二水平、第三水平:位点风险——牙齿风险评估,指定精准治疗方案。
主要目的是激发患者依从性。

目标和内容

序列治疗后评估,完成6个月内,建议每3个月进行一次牙周维护。自我维护意识差者每1-2个月进行一次。6-12个月内,每3-6个月进行一次。1年以上,牙龈炎每6-12个月,牙周炎每3-4个月,不建议超过6个月。
内容:

  • 检查,再评估诊断
  • 风险评估,沟通宣教。再指导。
  • 机械清创,对于病变严重的位点,首选超声龈下治疗。再感染位点:再约时间,手术,药物等。
  • 牙面抛光,应用氟化物,确定下次维护间隔。如风险不变,维持间隔。如风险增加,缩短维护间隔。

我发文章的三个地方,欢迎大家在朋友圈等地方分享,欢迎点“在看”。

我的个人博客地址:https://zwdnet.github.io

我的知乎文章地址: https://www.zhihu.com/people/zhao-you-min/posts

我的微信个人订阅号:赵瑜敏的口腔医学学习园地

欢迎打赏!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