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头影测量3——头影测量平面

本文为《临床X线头影测量学》田乃学,卢海平,刘怡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9月第一版的第六章。
标志点的一个基本作用就是在两点间连线,形成测量平面。
基准平面(reference planes),作为相对稳定的平面。由此平面与各测量标志点及其他测量平面间构成角度、线距、比例等测量项目。
1.前颅底平面(SN. anterior cranial base plane):由蝶鞍点(S.)与鼻根点(N.)的连线组成,在头颅的正中矢状平面上,代表前颅底的前后范围。发育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性,常作为面部结构对颅底关系的定位基准平面。
2.眶耳平面(FH. Frankfort horizontal plane):由解剖耳点(P.)与眶点(Or.)连线组成,读片时应将其与地面平行。
3.Bolton平面:由Bolton点与鼻根点(N.)连线组成。多用作重叠头影图的基准平面。
硬组织常用测量平面
1.腭平面(ANS-PNS.palatal plane):后鼻棘点(PNS.)与前鼻棘点(ANS.)的连线。
2.全颅底平面(Ba-N. cranial base plane):颅底点(Ba.)与鼻根点(N.)的连线,该平面将头颅分为颅部和颌面部两部分。
3.牙合平面(OP. occlusal plane):以6咬合中点(近颊尖中点)与1点间距的中点(覆颌或开牙合的1/2处)的连线,或均分后牙牙合接触点而得,不实用切牙的任何标志点。
4.下颌平面(MP. mandibhular plane):通过颏下点(Me.)与下颌角下缘相切的线条,即为Downs(Wylie)下颌平面,也是最常用的一种下颌平面。
5.下颌升支平面(RP. ramal plane):下颌升支及髁突后缘的切线。
6.面平面(N-Pog. facial plane):由鼻根点(N.)与颏前点(Pog.)的连线组成。
7.NA平面(nasion-A point plane):鼻根点N与上牙槽座点A的连线。
8.上下牙槽座平面(AB. subspinale to supramentale plane):上下牙槽座点的连线。
9.AP平面(subspinale-pogonion plane):上牙槽座点(A.)与颏前点(Pog.)的连线。
10.Y轴(Y axis):蝶鞍点(S.)与颏顶点(Gn.)的连线。
软组织测量平面
1.软组织面平面(facial plane of soft tissue),又称T线,是指软组织鼻根点(Ns.)到软组织颏前点(Pos.)的连线。
2.审美平面(Ricketts esthetic plane):是指鼻顶点(Prn.)至软组织颏前点(Pos.)的连线,也称E线。用以测量上下唇凸点到该平面的距离。当上下唇位于该平面前方,测量值为正,反之则为负。
3.Holdaway线:简称H平面,上唇凸点(UL.)至软组织颏前点(Pos.)的连线。该线与硬组织N-B连线构成的角称为”H”角。确定唇肌紧张与否,可根据鼻底厚与上唇凸厚之差来判断,若两者之差>±1mm,即可确定上唇处于紧张状态。
4.Steiner软组织观察线:简称S线,是指经过软组织颏部最前点和侧面鼻突部至上唇间S形轮廓中点的连线。用以评价上下唇的位置,理想时S线切过上下唇最突点。
5.侧貌轮廓线(profile line):软组织颏部与最前唇部(上唇或下唇)的切线。其延长线与FH相交形成Z角,是评判侧貌美的重要指标。
6.鼻下点垂直线(TVL. subnasale true vertical line):为自然头位状态下通过鼻下点(Sn.)的铅垂线。以此为基准平面,测量各软硬标志点到该基准平面的距离。
7.额点垂线:G线,是从额点(G.)到眶耳平面FH的垂线延长线。测量上下唇到此垂线的距离,借以判断唇部的突度。
整个画平面的过程。

再画一次试试。

点线面都画完了,接下来就要测量具体指标进行分析了。

我发文章的三个地方,欢迎大家在朋友圈等地方分享,欢迎点“在看”。
我的个人博客地址:https://zwdnet.github.io
我的知乎文章地址: https://www.zhihu.com/people/zhao-you-min/posts
我的微信个人订阅号:赵瑜敏的口腔医学学习园地

欢迎打赏!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