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投资学习笔记72——CFA一级笔记04:经济学第二部分(Economics)

还是经济学,讨论财政和货币政策。
Reading 16 财政和货币政策(Monetary and Fiscal Policy)
由于政府部门在大多数经济体里占了很大的比重,而且政府是世界债券市场最大的借款者,所以政府的决策对经济有很大的影响。政府政策通过借债和支出活动来影响经济。两种主要的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代表了中央银行进行的直接影响经济活动中货币供应量和借贷的行为。财政政策是政府关于税收和支出的决策。货币和财政政策都可以用来对经济进行逆向调节。财政政策还可以用来进行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二者的总目标都是使经济环境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和较低的通胀率。但历史上有很多政府经济政策导致经济受损的案例。
在以货易货经济(barter economy),没有货币,只能用商品和服务交换商品和服务。这样有很多问题,首先商品和服务的匹配很难,没有见到实物的交易也很难,衡量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有不同的标准。
货币的功能:①交换媒介(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偿还债务)。要完成这个功能,货币必须:a.被广泛接受;b.价值已知;c.容易划分;d.相对其重量有较高的价值(即单位重量的价值较高);e.伪造很困难。在早期社会和20世纪早期,贵金属(尤其金和银)常能满足这些条件。②财富贮存手段。③价值尺度。
纸币和货币制造过程。
贵金属货币不便于携带保存,后来出现了承兑凭证(promissory note),可以凭凭证兑取金银。偶然的,这些凭证被直接用来交换商品和服务,而不是兑换成金银以后才用于交换。慢慢的兑换凭证演化成了纸币,存取金银的场所变成了银行。后来银行发现所存的金银不会一下子就被兑换完,一部分金银可以用来借给其他人,并收取一定的利息。通过这个方式,银行就创造了货币。货币创造过程是理解货币在经济中的角色的关键。这种假设银行客户不会同时提取所有货币,从而出借部分货币的做法称为部分准备金银行制度(fractional reserve banking)。假设准备金比例为10%,经过银行的逐级放大,最后创造的货币总额为原始货币的10倍,即货币乘数为10。
货币的定义,对于没有承兑凭证和部分准备金银行制度的经济体,货币指在流通中的所有金银及其等价物的总额。广义的货币还包括所有票据和银行存款。金融系统越复杂,货币的定义越难。 大多数经济体的货币监管机构会定义一个货币的范围。一般而言,包括流通中的纸币和票据,银行存款和其它可以容易的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金融产品。常被分为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狭义货币指流通中的现金和票据,以及流动性非常高的存款。广义货币包含狭义货币,还有所有可流通的可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资产。
不同经济体的货币定义
美国:M1,流通中的现金和票据,非银行签发的旅行支票,商业银行的存款,其它机构的可签支票的存款(deposits on which cheques can be written.)。M2,M1加上储蓄,货币市场存款,少于10万美元的定期存款,零售货币市场账户以及共同基金。
中国:http://www.pbc.gov.cn/eportal/fileDir/image_public/UserFiles/goutongjiaoliu/upload/File/14%E9%99%84%E5%BD%95.pdf
M0:流通中的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它存款),其它存款中含证券公司存放在金融机构的客户保证金。划分依据,流动性由强到弱。
货币的定量理论
MV=PY
M是货币量,V是货币流通速度(给定时期内一单位货币的换手次数),P是平均价格水平,Y是实际产出(real output)。
货币中立(money neutrality),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不会影响实际产出,或货币流通速度。然而这就会造成总价格水平的上涨。因此,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上涨就可以控制通胀率。相信该理论的经济学家被称为货币主义者(monetarists)。
一个经济体内成员选择以货币形式——而不是债券或股票——保存的财富的总量称为货币需求。持有货币的三个基本动机:交易相关、避险、投机。流通货币平衡(transactions money balances)指的是流通货币与GDP增长之间的平衡。避险货币平衡指为了应对货币需要而持有的货币的平衡。投机货币平衡是为了规避其它资产价格下跌而持有的货币。
在大多数市场,对货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能创造出一个货币的价格,即借贷货币能获得的利息。货币供应量和货币利息呈负相关关系,即货币供应量越大,利息越低。货币供给曲线(MS)是垂直的,因为我们假设在任何时刻货币流通的量是一个固定值。货币需求曲线斜率下降,是因为随着利率的上升,对货币的避险需求下降。

货币供应量增加,利息下降,使货币价值下降,价格水平上升。
货币供应量上升,但可买到的商品和服务数量变化不大(跟生产力等有关),因此价格总水平会上升。这就是货币中性理论。
投资者不能预测经济变量,如通胀率和实际经济增长,为了补偿,他们要求风险补偿。不确定性越大,风险补偿越高。
名义利率由三部分组成:要求的真实回报、预期通胀的补偿、不确定性的风险补偿。
中央银行的角色
政府的银行和银行的银行。
最后借款人:在货币供应脱离金本位以后的法币阶段,垄断货币的供应。
金融监管。
支付系统的中枢。
外汇及黄金持有人。
制订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最主要的目标是维持价格稳定。
通胀的成本,通胀分为预期通胀和非预期通胀,前者是我们希望的,后者是实际通胀高于或低于我们预期的情况。宏观上来说,高通胀意味着企业要更新产品价格信息(菜单成本)、消费者倾向于消费更多。现在这种情况较少了。如果收入和商品服务的平均价格以及资产价值与通胀同步变化,通胀就不重要了。然而如果通胀很高而且是未预期的,其成本就很高了。高通胀对借债者有利因为他们的债务的实际价值下降了。低通胀对债权人有利因为其借出物的实际价值上升了。当通胀很不稳定时债权人会要求对这种不确定性进行额外的补偿,使得借债成本上升。这会降低经济活力,比如抑制投资。
未预期的通胀也会使经济周期恶化,因为企业会误认为价格上升是需求增加所致从而增加生产,从而导致损失。
预期通胀的成本:菜单成本,增加消费率。
未预期通胀的成本: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富转移、借债成本上升、降低市场价格的信息传导功能。
货币政策工具:
①公开市场操作:从商业银行买卖政府债券(比如买入,则商业银行手里的钱多了,它们通过放贷又把钱投放到流通中)
②中央银行政策利率(The Central Bank’s Policy Rate):最明显的反映了央行的意图和观点。其目的是影响短期和长期的利率并影响实体经济活动。这个利率是央行借钱给商业银行的利率。如央行希望增加货币供应,它可以从商业银行买债券(常常是国债),并伴有在未来某个时刻将其再卖给商业银行的协议。这叫回购协议(repurchase agreement)。一般成熟市场的回购期限从隔夜到2周不等。这相当于对银行的有担保借贷,债主(央行)获得回购利差(repo rate)。如果央行提高官方基准利率,商业银行常常会同步提高其基准利率,大公司的借贷利率可能为基准利率加1%,而小企业在同一银行的借贷利率可能为基准利率加3%。商业银行同步增加其基准利率的原因是,它们不想以低于从央行借钱的利率的贷款利率去贷出货币。央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制造货币供应紧张,迫使银行向其售出债券以换取货币。一般来说,央行基准利率越高,商业银行因为流动性不足而向央行借钱的可能性就越高,从而他们降低贷款的意愿也更高,从而使广义货币增长下降。
③准备金要求:通过提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要求而限制货币创造。但这种手段在发达国家很少用了。因为商业银行很难在准备金率改变的时候很快使现金储备达到要求,从而使借贷暂停。但在发展中国家这个工具还在经常用。
货币流通机制
央行的首要目的是保持价格的稳定。
货币政策传导原理

央行相对政府有独立性。
各国的通胀目标:1%-3%左右。之所以通胀目标不订成0,是因为可能导致负通胀,即通缩。货币政策的一个限制是其应对通缩的能力。而如果通胀率过高,比如10%,往往导致价格的不稳定,通胀率的波动和不确定性增加。2%左右的目标足够远以避免通缩,也足够低不会引起通胀率波动。公布的通胀率是历史数据,而利率的改变是现在改变的,而且其发挥效应有滞后性。因此货币政策的目标往往不是对当前的,而是2年后的通胀。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政策目标里还包括对汇率的控制。包括设定一个对某个主要货币的固定的或较窄的变动范围的兑换比例。这主要通过央行在外汇市场买入或卖出本国货币而实现。如果两个国家的通胀率变动相似,货币自由兑换,其汇率也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如果一国的通胀率高于另一国,在自由流动的情况下,该国的货币会相对另一国贬值,为了阻止这种情况,该国的央行会出售自己的外汇储备,购入本国货币。这会降低本国的货币供应,增加短期利率。如果该国货币政策从紧,通胀率降低,会导致其汇率上升。相反的情况,如果本国的通胀率低于另一国,央行需要卖出本国货币以维持汇率,倾向于增加本国货币供应,降低利率。总的来说,当央行或货币当局选择控制汇率的时候,利率和本国经济条件必须适应该目标,本国利率和货币供应会变得更不稳定。(总算搞清楚货币、通胀、汇率的关系了!)
央行通过调整官方政策利率来调整流动性。当央行觉得经济过热会导致通胀率上升时,他们会加息,降低流动性。货币政策被称为紧缩的(contractionary)。反之当经济放缓,通胀压力减轻时,央行会降息增加流动性。货币政策被称为扩张的(expansionary)。”高利率”和”低利率”是跟中性利率(neutral rate of interest)相比的。即既不会使经济加速也不是使经济减速的利率水平。在一个商业周期内,政策平均利率的水平应该与中性利率一致。但对特定经济体的中性利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从而导致制定的货币政策也不一致。任何经济体的中性利率由两部分组成:①经济的真实增长率;②长期预期通胀率。
通胀率波动的来源:需求波动和供给波动。
货币政策的限制
货币流通机制里各个节点未必会按货币政策制定者想的那样对货币政策产生反应,有时甚至会产生相反的反应,导致调控失败。
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
指政府运用支出和税收等工具影响经济的:①经济的总需求水平及经济活力;②不同人群之间的收入和财富分配;③不同经济部门之间的资源分配。
财政政策的角色和目标
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其对国家总产出,即实际GDP的影响从而帮助管理经济。
不同时期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相差很大。

(难怪美国不怕呢。)
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
①支付转移。
②政府支出。
③资本支出:即基建投资。
政府收入的形式:
①直接税:对收入、财富、企业利润、资本利得、企业所得等收税,也包括社保税。
②间接税:对部分商品和服务的销售征税。
税收的四个性质:简单、有效、公平、足够。
税收和政府支出的影响的模型:Fiscal乘数。
政府支出-税收收入+福利转移支出=政府债务/赤字
税后收入(disposable income)=总收入-净税收(Net taxes, NT, taxes less transfers) = (1-t)Y
其中t为净税率(net tax rate)。即政府支出的扩大或缩小,对国民收入有加倍的扩大或缩小的作用。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总需求。二者是不可替代的。

我发文章的三个地方,欢迎大家在朋友圈等地方分享,欢迎点“在看”。
我的个人博客地址:https://zwdnet.github.io
我的知乎文章地址: https://www.zhihu.com/people/zhao-you-min/posts
我的微信个人订阅号:赵瑜敏的口腔医学学习园地

欢迎打赏!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