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投资学习笔记70——CFA一级笔记04:经济学第一部分(Economics)

Reading12 需求供给分析话题
经济学研究生产,分配,消费。可以划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后者研究大范围的如国家收入支出等,基于前者。前者研究单个经济体的决策。
微观经济学将经济个体分为消费者和企业。
需求分析:消费者
消费者对一个商品的需求量与许多因素有关,最重要的是其价格。价格上升,需求量上升,反之需求量下降。这叫需求法则。
其它因素包括消费者收入,消费者偏好,替代品的价格等。用需求函数来描述这些因素与需求的关系。还可以求出其反函数,称为逆需求函数,其曲线称为需求曲线,表示在每个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最大量。其横坐标是最大购买量,纵坐标是价格。需求或供应量的弹性指其随着价格变化而变化的程度。用需求量/供给量变化除以价格变化就行啦。对于线性的需求供给曲线,弹性就是其斜率。也有极端的情况,即曲线与横轴或纵轴平行的,即价格变化需求不变或需求变化价格不变的情况。
需求的收入弹性,跟前面类似。需求与收入变化方向相同的商品是普通商品,相反(越穷越买,越富买得越少)的为反常商品(“inferior”),如大米,土豆,低价肉等。
需求与替代商品价格的弹性,如果弹性为正,两种商品为互补,如果弹性为负,则为竞争品。
举个例子吧:
消费者对电子书的需求函数为: Qeb = 2 - 0.4Peb + 0.0005I + 0.15Phb
其中Peb为电子书价格,I为收入,Phb为纸质书价格。
电子书价格为10.68元,收入为2300元,纸质书价格为21.40元。
电子书价格的需求弹性为:(ΔQeb/ΔPeb)(Peb/Qeb),ΔQeb/ΔPeb = -0.4,Qeb = 2 − (0.4)(10.68) + (.0005)(2300) +
(0.15)(21.4) = 2.088.Peb = 10.68,代入得(–0.4)(10.68/2.088) = −2.046。
替代和收入效应
价格下降需求会上升的原因。价格下降,与替代商品相比商品的价格相对降低,消费者倾向于选择该商品而不选择替代商品。收入上升或者商品价格下降而收入相对不变,收入的购买力或真实收入上升。这时消费者倾向于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普通商品和次级商品(“inferior good”)
收入上升买得越多的商品是普通商品,反之则是次级商品。同一商品对某些消费者是普通商品,对另一些消费者则为次级商品。
供给分析:公司
边际收益(边际效用)和生产力
在开始的时候,增加雇工能增加生产效率和产出,但是到达某一个极限后,再增加人反而会降低产出。边际收益指增加一个单位的资源投入后获得的新增的收益(可能是负的)。
经济学认为成本有劳动力和资本。劳动力的投入用劳动时间来衡量。资本的投入也用时间表示,如3台机器每台工作12小时,总投入为36小时。总成本=权重×劳动时间+权重×机器时间。即使机器是企业自己的,也是有成本的,它不能再把机器借给其它企业使用,这叫“机会成本”。
使成本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的动机驱使企业最大化生产力。增加生产力的好处:①降低商业成本,转化为利润。②市值的增加使利润增长。③工人收入的增加促使跟进一步的生产力的提升。
生产率的总产出(一段周期内的所有产出之和)、平均产出(总产出/投入)和边际产出(增加一个单位的投入所增加的产出)。
盈亏平衡和破产分析(Breakeven and Shutdown Analysis)
企业要考虑的的两件重要的事是盈利水平和在当前环境下是否继续经营。经济学上的盈利指的是总收入与总经济学成本之差。而会计成本指的是总收入与总会计成本之差。总收入=总产量×价格。
经济学成本与会计成本
经济学成本又称为机会成本。如果我们不用机器厂房来生产,我们可以用其来出租或出售。出租或出售所得就是我们生产的机会成本。它是向前看的。
会计学通常将厂房机器成本以折旧的方式计入。过去的机器厂房折旧在经济学上称为沉没成本(“sunk cost”)。因为沉没成本不能改变,他们不会影响未来的决策。它是向后看的。
边际收入(Marginal Revenue),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和利润最大化
经济学假设所有盈利性机构的任务是达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利润=总收入-总成本,增加收入或减少成本都能增加利润。
边际收入指一个时间周期内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出所能增加的收入。在完全竞争市场,企业没有定价权,如果其涨价一点点,客户就会完全跑到竞争者那里。另一方面,它能销售所有的产品而不用将价格降低到市场价格以下。因此,MR = 市场价P。而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企业要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才能卖出更多的产品,即MR<市场价P。总的来说,边际收入等于市场价加上一个调整(Q(ΔP/ΔQ))。ΔP/ΔQ为需求曲线的斜率,如果是完全竞争市场,其值为0,如果是不完全竞争市场,其值<0。
边际成本指一个时间周期内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出所增加的总成本。经济学将其分为短期边际成本(劳动力等)和长期边际成本(设备厂房等)。如果MR > MC,应该增加产量。若 MR<MC,则减产。直到MR=MC,达到平衡。
(中间跳过了一大段)
破产分析:长期来看,如果企业不能达到盈亏平衡,就应该破产。短期来看,有时企业亏损也能继续经营的。原因是企业的固定成本属于沉没成本,不管企业是否继续经营,这些成本都拿不回来的。应该被忽略。因此,如果企业的收入能覆盖可变成本,企业可以继续经营的。
经济和不经济规模
略了。

Reading 13 企业和市场结构(The Firm and Market Structures)
研究市场结构,不同的市场结构导致企业不同的选择。在高度竞争的市场,长期利润会由于竞争而不断下降。在弱竞争市场,长期的高利润有可能维持,而短期任何收益都是有可能的。
市场结构分析
传统上,经济学家将市场结构分为4个类型: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oligopoly)和完全垄断。
市场是指一群知道彼此存在的买家和卖家,以一个互相可以接受的价格进行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市场的范围根据商品和服务的不同而不同,如果服务能被数字化,其市场范围是全球。一些市场是高度集中的,主要的供应商只有几家。
完全竞争(perfect competition)市场:它不是理想化的概念,而是现实存在的。在一些商品和服务完全同质化的领域,没有任何一个单独的生产者足够大可以影响市场价格。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利润会逐渐下降到企业的资本成本(rental cost of capital)。
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属于不完全竞争。特征是有一些较大的企业,其产品能使消费者确信与其它同类商品有差别,它们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市场价格。例子是可口可乐。
寡头垄断(oligopoly):由相对少量的企业供应市场。这意味着每个企业都必须考虑应对其它企业的策略。如航空公司。每条航线上的航空公司数量有限,一家降价,其它家都会受到影响。
完全垄断:某个商品或服务只有1家企业提供。它可以完全控制价格和供给。在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垄断是被法律所约束的。一个例子是地方电力公司。在大多数情况下,垄断企业可以获得一个法律规定的正常的回报。
决定市场结构的因素:
①供给产品的企业的数量和相对规模。
②产品的差异程度。
③卖家的定价能力。
④市场进入门槛的存在。
⑤非价格竞争的程度。

完全竞争市场能提供最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其它市场结构则能刺激更多的创新(因为能获得超额利润),这需要一个平衡。(例如制药公司)
完全竞争市场
价格由供需关系决定,常用供求曲线表示,横轴为供应量,纵轴为价格。曲线的斜率为负,即供应量越大,价格越低。

这个概念基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需求的价格弹性指每单位价格变动带来的需求量的变动。 大于1,为价格敏感。小于1,为价格不敏感。
(然后经过一系列推导,得出市场价格的计算方法。略了)
垄断竞争
垄断竞争最重要的特征是产品差异。
寡头垄断
少量的企业控制市场。他们对市场价格的控制力是互相制约的。
垄断市场
一个单独的企业垄断市场,有进入门槛存在。

Reading 14:总产出,总价格和经济增长(Aggregate Output, Prices, and Economic Growth)
宏观经济学,研究国家的总产出,总收入,其竞争力和比较优势,其劳动生产率,价格水平和通胀率,政府和中央银行的行为等。
总产出和总收入
一个经济体的总产出(aggregate output)是一段时间内其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总收入(aggregate income)是经济体中商品和服务提供者所获得的所有收入。一个经济体中总收入和总支出必须是相等的。
有四种形式的支出:雇工薪酬、租金、利息、利润。薪酬分为工资和福利。租金是使用财产所付出的成本。利息是借债付出的成本。利润是付给资产所有者的回报。
总花费由于有涉及到对外的项目,常与总收入和总支出不相等。它们都是同一个量的不同表示方法。
一个例子:居民向企业提供劳动力和资本,获取薪酬和利润。企业使用输入生产商品和服务(总产出),出售给居民(总花费,aggregate expenditure)。假设居民的所有收入都花掉,而且都花在国内。企业也只对国内供应商品和服务。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①在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体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②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体内所有居民(households),所有企业,以及所有政府部门的总收入。
GDP衡量了经济体内的产出和收入的流动。代表了一个给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内的经济活动的价值。GDP的计算有两个角度,收入角度,是所有部门的收入总和。支出角度,是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的总和。
计算的三个标准:
①所有纳入GDP的商品和服务必须是在相应时间内生产的。所以之前生产的房子、汽车等都不算。从政府转移到个人的支付,如失业金等,也排除。资产增值也被排除。
②纳入GDP范围的商品和服务只能是其价值能通过在市场上出售而确定的商品和服务。不用于出售的活动,如娱乐,园艺,家务劳动等,都不算。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如污染,废弃物等,也不算。
③只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被纳入GDP。重复出售,用于生产其它商品和服务的中间商品,都不算。
另一种算法是将商品各个阶段的价值增值累加,结果是一样的。
政府提供的服务,如警察等,很难用市场计价,简单的以成本计入GDP。非市场活动被排除,地下经济(非法或为了逃税进行的经济活动)也被排除。地下经济活动占GDP的比例,8%-60%不等。中国是 14.0%。
实际GDP是消除了通胀因素的GDP,人均实际GDP是描述一个国家平均生活标准的一个指标。以商品和服务的现价(current prices)计算的GDP为名义GDP(nominal GDP)。如果价格上涨了,名义GDP也会上涨,但实际GDP不变。实际GDP更能体现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以实际GDP的增长率来体现。
GDP的组成部分
居民部分、商业部分、政府部分、外贸部分。
GDP = C + I + G + (X - M) = (C + GC) + (I + GI) + (X - M)
C —— 消费者花费在最终商品和服务的部分。
I —— 国内私人总投资。
G —— 政府在最终商品和服务上的中花费,包括当前消费和资本投资 = GC + GI
X —— 出口
M —— 进口

看下中国的吧。
2017年的,来自 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
国内生产总值:832035.9亿元
人均:60014元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828982.8亿元
最终消费:456518.2 其中居民消费320689.5,政府消费135828.7
资本形成总额: 357886.1 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348300.1,存货变动9586.0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14578.4
最终消费率:55.1%
资本形成率:43.2%
总需求、总供给和平衡
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指某段时间内居民、商业、政府和海外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量。
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指某段时间内生产者所愿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它也反映了居民所愿意提供的劳动力和资本总量。
居民的最终消费率,美国68.3%,德国最低,55.0%(时间2011-2015)
接着是各种供需曲线。先pass。
GDP与价格平衡
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下降,供给减少,需求增加;供给小于需求时,价格上升,供给增加,需求减少。直到达到平衡。
结论:
总需求上升,实际GDP上升,失业率下降,价格总水平上升。
总需求下降,实际GDP下降,失业率上升,价格总水平下降。
总供给上升,实际GDP上升,失业率下降,价格总水平下降。
总供给下降,实际GDP下降,失业率上升,价格总水平上升。
总需求与总供给都上升,实际GDP上升,价格总水平变化不一定。
总需求与总供给都下降,实际GDP和失业率都下降,价格总水平变化也不一定。
总需求上升,总供给下降,价格总水平上升,实际GDP水平变化不一定。
总需求下降,总供给上升,价格总水平下降,实际GDP水平变化不一定。
经济发展和持续
实际GDP的增长衡量了全部经济扩张的程度。
人均GDP,衡量了某个国家的生活标准水平和居民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能力。
人均GDP的迅速增长能使一个穷国成为一个富国。即便是一个很小的经济增长率差异,只要持续一定时间,就会对一个经济体的生活标准带来很大的影响。但更高速的经济增长并不一定是更好的选择,因为一些成本如高通胀、潜在环境损害、低消费高积累等。为了使增长持续,需要提高经济体的生产力。经济体的持续增长率通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或潜在GDP来衡量。它们的增长来自于资本、劳动力、原材料等输入的增长和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潜在GDP的增长=技术的增长+劳动力的增长+资本的增长。
经济增长的来源:
劳动力供给
人力资本
物理资本
技术
自然资源。
劳动生产率的定义=实际GDP/总劳动时间,即每单位劳动时间所创造的GDP。

Reading15 理解商业周期(Understanding Business Cycles)
商业周期的概念:①发生于商业社会;②有不同阶段,分为扩张期和收缩期;③这些阶段同时发生在整个经济部门中;④周期是经常发生的但不是固定的;⑤周期持续时间在1-12年。
一个典型的商业周期分为四个阶段:低谷期(trough),扩张期(expansion),顶峰期(peak),衰退期(contraction)。
其中低谷期和顶峰期是拐点。在扩张期,总的经济活动增长,在衰退期,总的经济活动下降。

衰退何时开始和结束?一般认为实际GDP减少超过2个季度就是衰退了。但有可能一个季度降低,下一个季度轻微上升,再下一个一度又下降。所以很多国家统计部门采用一些宏观经济指数来判断经济是否衰退。
关于商业周期的解释,有不同的学派。略了。马克思的说法是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我还是比较相信这个观点的。
失业
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经济过热,失业率降低,薪资要求提高(因为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
通胀与经济周期之间有一个1年或更多的间隔。通胀代表经济体的总价格水平持续上升。通常用总价格水平(aggregate price level)来表示。高通胀率,高经济增长率和低失业率,代表着经济过热。高通胀,伴随着低经济增长甚至经济收缩,和高失业率,就是滞胀了(stagflation,经济停滞+通胀)。出现滞胀只能让经济自己恢复,因为没有有效的手段了。
通货紧缩(Deflation):总价格水平持续下降。
恶性通胀(Hyperinflation):总价格水平极快上升,如500%-1000%每年。
抑制通胀(Disinflation):从高通胀率转变到低通胀率。
通胀意味着同样的钱只能买到更少的商品和服务。通缩则相反。通胀对借债者有利,通缩对借债者不利。通缩时为了应对实际债务,企业会缩减开支,投资,劳动力支出。开支减少和高失业率会加剧经济衰退。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通常要维持温和的通胀,对于发达经济体,在2%左右。
通常用一篮子商品的价格水平来代表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usmer price index, CPI)计算通胀。不同国家的一篮子商品组成和权重可能不一样。
生产者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 PPI),用来衡量在一个国家内生产者所经历的价格变化。PPI的变化会传导到CPI。包括燃料,农产品,机械设备,化学产品,运输设备,钢铁,管材等。又可分为原材料、中间材料、最终产品等。其组成权重各个国家也不一样。
经济学家将通胀分为两种:成本驱动型(cost-push),由成本上升,常常是劳动力成本,驱动企业提高价格;需求拉动型(demand-pull),需求增加导致价格上升,进而由于生活成本上升,推动劳动力成本上涨。另外由通胀预期导致的通胀也要考虑。
有各种经济指标来帮助判断商业周期。

我发文章的三个地方,欢迎大家在朋友圈等地方分享,欢迎点“在看”。
我的个人博客地址:https://zwdnet.github.io
我的知乎文章地址: https://www.zhihu.com/people/zhao-you-min/posts
我的微信个人订阅号:赵瑜敏的口腔医学学习园地

欢迎打赏!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