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病总结16——根管治疗后的修复方案

牙髓治疗后牙齿(endodontically treated teeth, ETT)未完善修复的牙齿发生折裂,以及桩核制作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是ETT最终拔除的直接原因。ETT的10年留存率为90%,如果治疗恰当,可以将ETT年丧失率降低至1%-2%。牙齿的修复方式似乎比根管治疗本身更重要。
开髓洞型使牙齿机械强度降低约5%,MOD洞型降低63%,牙髓血供丧失和胶原结构破坏,ETT发生脱水,强度进一步降低约14%,总共降低约80%的强度。牙齿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牙体硬组织的丧失,主要由于病理性因素或根管治疗造成。当ETT出现折裂时,多由于断缘位于龈下较深而无法修复。ETT机械强度降低带来的最坏结果之一是牙齿纵裂,几乎总是以拔牙告终。ETT修复计划的制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应考虑一下因素:牙齿在牙弓中的位置和解剖情况;剩余牙体组织量;剩余牙体组织质量。为避免折裂的风险,应尽量减少牙髓治疗过程中牙体组织的去除量,充分设计好修复方案。冠部折裂和冠根折裂通常为起自后牙冠部并向釉牙骨质界或牙根方向发展的隐裂纹。起初,其表现为一条细小表浅的裂纹,而后逐渐发展成为连续的裂纹,最终导致牙齿裂开。牙根纵裂(vertical root fractures, VRFs)是牙根的纵向折裂,从根管内延伸至牙周膜。通常发生于根管治疗后的牙齿,患者年龄超过40岁。大部分死髓牙发生牙根纵裂的主要原因为不良的桩核设计。作为固定桥基牙的牙髓治疗后前磨牙发生牙根纵裂的数目多得令人意外。活髓牙牙裂能成为细菌侵入的通道。
纤维桩通常用于粘接的目的,但对于前牙来说,纤维桩的使用也有功能原因的考量,可增加牙齿强度。
现代牙髓病学的目标之一是避免因根管解剖的改变而进一步降低牙齿的机械强度。应遵循微创的原则,尊重牙齿解剖,并尽可能少地去除健康牙体组织。粘接技术的进步使医生有更多的选择。需要应用水门汀粘固的全冠修复的情况为,全冠需要重新修复时,需要选择金属桩核时,以及修复体边缘位于龈下而无法进行冠延长时。纤维桩的弹性模量与牙本质接近,可产生与天然牙类似的应力分布。水门汀是纤维桩修复的主角。根管内粘接水门汀应选择双固化复合树脂,而且需选择与临床用复合树脂填料比例相同(70%)的双固化水门汀。对于后牙,纤维桩仅应用于粘接目的,仅在冠部剩余牙本质较少(少于2个壁)时才使用,目的在于增加粘接牙本质的量。上颌前牙需要支持挠曲应力,故需要增加强度。粘接纤维桩的目的更多是出于功能考虑,而非提供粘接。目的是增强牙齿强度。应用步骤:清洁冠部牙本质(注意微创)、预备桩道空间(在纤维状与根管壁之间应为粘接水门汀留有充足的间隙)、对牙本质酸蚀\纤维桩喷砂、粘接、用双固化水门汀粘固(要提前把纤维桩修整到合适的长度)、树脂堆核。
根管治疗后牙体组织的量决定了采用直接法还是间接法修复。直接法修复的适应症:牙尖无破坏,牙体组织壁均有智齿,通常为活髓牙。间接修复:牙体组织壁薄无支持、牙尖余留部分或严重破坏、邻面难以重建、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的适应症:硬组织质量不佳,无法获得可预期的粘接;大量牙体组织丧失;缺损边缘大部分位于龈下。复合树脂充填树脂充填后牙需考虑其磨耗快于釉质,树脂聚合收缩,微渗漏等。间接法复合树脂修复体的磨耗仍然高于釉质,而瓷修复体的磨耗低于釉质,要注意对颌,尤其对颌是复合树脂的情况。间接法复合树脂修复体的优点:聚合收缩有限(仅粘接间隙内有收缩)、机械强度增加、磨耗降低、解剖形态恢复理想、可高度抛光、可椅旁调改等。瓷间接修复体的有点:美观、颜色稳定、边缘密合良好、生物相容性好。但对天然牙和树脂修复体有磨耗。费用相对高,医生无法椅旁调改接触区。修复前应该评估根管治疗质量,冠部暴露数周到数月内,整个根管系统将变为感染状态。正式修复不应推迟到根尖病变完全愈合,而即刻修复有利于改善牙齿预后。对预后不明确的,应即刻使用坚实的复合树脂修复体进行修复,确保良好封闭。磨牙通常不需要纤维桩,除非当缺损明显(超过两壁或剩余牙体组织不足50%)时。前磨牙使用纤维桩能提高其抗折能力。修复体是否覆盖牙尖,主要考虑剩余牙体组织壁的厚度,过薄(磨牙<3mm,前磨牙<2.5mm)则需要覆盖牙尖设计。修复体边缘不能位于咬合接触点上。若大部分预备体边缘不位于釉质之上或位于龈下,或无法上橡皮障时,应考虑全冠修复。龈下缺损,若侵犯生物学宽度,进行牙冠延长。若未侵犯生物学宽度,龈壁提升。
评估根管治疗质量,去净龋损及旧充填体;前磨牙,壁厚<2.5mm,建议覆盖牙尖;磨牙,壁厚<3mm,建议覆盖牙尖。橡皮障隔离,喷砂,后牙剩余健康牙体组织小于50%建议使用纤维桩。要覆盖牙尖时,降低牙尖,复合树脂1.5mm,全瓷2.0mm(emax可更少);遵循原有解剖外形;若未完全覆盖牙尖,应检查咬合是否位于修复体边缘,进一步预备。颊侧边缘取决于颊侧壁的颜色和改善美观的需要。若不需改善颜色,预备仅需要覆盖牙尖,不需要预备出肩台。邻面壁预备,若有可能应位于龈上。釉质层足够(约1mm),可预备小的斜面以获得更好的粘接效果(可以用手用器械)。通过复合树脂洞衬或预备体修整消除倒凹。所有锐利内线角应圆钝。边缘清晰明确。抛光。
关于前牙:
是否使用纤维桩,成为讨论中最大的争论。最重要的因素是保存尽可能多的牙体组织。对于前牙和后牙来说,“牙本质肩领效应”几乎是强制要求。有恰当的牙本质肩领可降低非活髓牙折断的概率。牙本质肩领作为牙齿的外表面,可对牙齿起到增强作用,分散牙齿最窄小部分集中的应力。
对于剩余牙体组织不佳的情况,需要冠延长或正畸牵引以获得牙本质肩领。对前牙,需要仔细评估这两个方案带来的美学后果。修复非活髓前牙意味着许多方面的精确设计和处理,包括桩核、颜色、形态、牙体预备及表面形态。只有这些元素之间严格互联才能得到成功的修复。
当牙体组织充分时,不需要桩的修复。
通常来说,为支持核材料才建议使用桩,而不是为了增强牙齿结构或增加强度。采用这种方法,无论何时有需要,牙齿都可以准备进行全冠牙体预备。建议使用较纤维桩大1-2号的车针预备桩道,或选用较根管直径稍小的纤维桩。
牙齿颜色由牙本质决定,牙釉质是牙本质颜色的修饰物。应使用低饱和度的牙本质色,而通过釉质层厚度的变化去修饰基底色。可用旧充填体、诊断饰面(印章法)、或诊断蜡型获得导板。邻面使用分段式成形片。为釉质树脂材料留出的空间不应超过天然釉质厚度的1/2。
去净旧充填体及龋坏,去除无基釉,确定边缘。唇侧部分应制备小的无角肩台(使复合树脂与天然牙釉质的界限不可见),邻面及腭侧应制作端端对接边缘(90°)。小心光滑预备体,去除无支持釉柱。在光固化聚合收缩时无支持釉柱会发生折断,导致修复体的变色和微渗漏。应在持续水冷下完成该操作。
表面处理余形态同样重要,也属于形态的一部分。应仔细重建宏观纹理及微观纹理。低龄牙齿有非常明显的宏观及微观纹理,而高龄牙齿表面相对光滑。
死髓牙冠部牙本质更少,这引起牙齿荧光性降低,外观呆板。使用高荧光特性的纤维桩弥补牙本质的缺损;使用荧光性及不透明牙本质材料。强调宏观及微观纹理,提高牙齿“视觉”上的明亮度。成功的修复始于正确的治疗设计,而后者基于印模和诊断蜡型。只有在牙齿大部分缺损时才建议使用纤维桩。
对于根管治疗后变色牙,正式修复前考虑再治疗和内漂白。当符合间接法修复适应症时,瓷贴面应是优于全瓷冠的治疗方案。制定良好的治疗计划,对使用瓷贴面获得美学及长期成功,十分重要。
正确的治疗设计,微创牙体预备是关键。对贴面患牙进行牙周治疗时,应该确认边缘,不能从根方向冠方越过边缘进行操作。

①分类一:位于龈沟内的小型龈下缺损,生物学宽度未受侵犯,术者可成功放置橡皮障。
放置排龈线,若排龈效果不充分,牙龈仍干扰恰当的橡皮障隔离,可在橡皮障打一个稍大一些的孔,在放置橡皮障时将其拉伸,使成形片可顺利放置。或者打一大孔,暴露包括治疗牙在内的一组牙。
②分类二:龈下缺损,未侵犯生物学宽度,但若不行冠延长术,技术上无法放置橡皮障。
手术暴露边缘(通常行龈切术),有助于橡皮障的放置,同一次就诊时完成CMR,之后进行间接法修复牙体预备,术后即刻制取印模。
③分类三:龈下缺损,侵犯生物学宽度
通过骨切除或骨成形进行冠延长术。手术前应精确去除窝洞内的脱矿组织,避免术后生物学宽度受到干扰。
术后,放置橡皮障,用流动树脂将龈边缘向冠方提升,然后进行最终牙体预备并制取印模。建议在术后7天内粘接间接法修复体。
④分类四:前牙或前磨牙龈下缺损,侵犯生物学宽度。
正畸牵引,获得牙本质肩领。通常需要6-8周牵引出1颗牙齿(或牙根),额外4周使其稳定。若牙槽骨冠方无足够的牙体组织时(折裂达龈下或根面龋),获得牙根的机械附着很有挑战性。正畸牵引和冠延长术,成熟牙龈附着需要约6个月的时间形成,在设计最终美学修复体时,这一事实必须考虑在内。在整个期间,牙齿应进行临时冠修复,并且完美封闭。粗心的、创伤较大的水平方向牙体预备可导致剩余牙体组织过薄,使长期正畸牵引所得到的牙本质肩领受损。
⑤分类五:非常深的龈下缺损或折裂,无法完成可预期的修复。
冠延长可能造成根分叉暴露,或因去除大量骨组织而造成显著的“生物学代价”,或牙齿折裂达龈下很深等。应拔除。
总结:病损到达龈下的处理,根据生物学(生物学宽度是否侵犯)和操作(是否能上橡皮障)分成五类。处理从直接放置橡皮障,修复,行龈切术、行冠延长术、正畸牵引一直到拔除。
RCT后前牙变色,轻度的可以使用内漂白或联合外漂白。较严重的,或根管治疗时间太长的,使用复合树脂贴面修复。是否使用纤维桩,考虑是否可在不磨除根颈部牙本质的前提下将根充材料替换为桩;桩的直径是否足以提供抗力。
决定是否保留牙齿的考虑因素有:牙齿留存率、患者相关因素、牙周和手术因素、修复相关因素、美学考量。若患者坚持选择保留牙齿,拒绝拔牙(理解可能的并发症),医生应尽最大可能去努力保存天然牙。
(以上参考:马切伊.扎罗.牙髓治疗后冠部修复——临床医生的指导.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年6月第一版.)
有研究在体外用离体牙观察不同修复方式对牙齿抗折能力的影响,发现有2mm牙本质肩领(原文是“牙本质套圈”…)的铸造金属桩核全冠修复的抗折能力最高。
牙齿的抵抗力与冠部剩余牙体组织的量存在明显的联系,当牙体组织的量越少,牙齿的抵抗力就越低,折裂发生的风险就越大。而在进行根管预备过程中,由于对牙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削弱,桩进一步提高了折裂的风险。桩核修复的设计可能决定桩核能否起到提高根管治疗后牙齿的抗折裂强度的作用,并不是所有的桩核修复都能提高根管治疗后牙齿的抗折裂强度。根尖部牙体组织的强度可能因制作桩核所进行的根管预备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削弱。
对于铸造金属桩核, 牙体预备时其抗折裂强度与有无
冠部剩余牙本质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根管治疗后实验用牙采用牙本质肩领后, 能够显著提高其抗折裂能力。根管治疗牙使用肩领后, 能提高其对动态载荷的抵抗力, 从而使全冠固位体粘固剂封闭的完整性得以保持。此外, 还能使桩核结合部产生的应力集中有所降低。
(以上参考:卢俊慧.不同修复方法对根管治疗牙修复后强度的影响对比.临床医学工程,2015年5月第22卷第5期:560-564.)
有研究用离体牙体外实验发现树脂直接充填+固位纤维冠保护、树脂嵌体间接修复术进行修复,抗折强度均高于树脂直接充填修复。
法国碧兰公司提供的Biosplint 固位纤维
是这样的,没用过。

(以上参考:刘庆新.根管治疗后不同修复方式对牙齿抗折能力的影响.中国社区医师2018年第34卷第22期:33-34.)
有临床研究了根管治疗后用嵌体修复和用全冠修复的效果对比,全瓷高嵌体修复根管治疗后牙体缺损的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原因作者认为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不会破坏与邻近牙齿的关系,大大提高了修复后牙齿的整体强度;强度可达到单个后牙的临床使用要求。
(以上参考:刘东阳.全瓷高嵌体修复根管治疗后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临床合理用药,2019年9月第12卷第9A期:150-151.)
髓腔固位冠的牙体预备:
( 1) 髓腔外修复体的制备。彻底清除髓腔内腐质和填充物,去除薄壁弱尖和无基釉,参照全瓷冠进行牙体制备,牙合面制备出1. 5 ~ 2.0mm 的修复空间,边缘形成环形的对接式肩台,对接角度应> 90°,所有线角应圆钝,冠边缘位于龈下0.5mm 的位置。( 2) 根管口封闭。清除腐质,去除根管口下2 ~ 3 mm 的根管填充材料,用树脂材料封闭根管口,如髓室呈锅底状则填平髓室底。( 3) 髓室壁成形。用树脂消除髓室壁内可能存在的倒凹,并使洞壁形成2° ~ 5°的外展度,以防止过度的牙体预备影响牙本质肩领及牙体强度。如牙体无牙本质肩领且< 2 mm 时,上颌可向腭根,下颌可向粗大的远中根内制备2 mm,以增加固位。( 4) 调磨对颌存在的不良牙合曲线或尖锐牙尖。
(以上参考:张黄,黄婕,范旭升.全瓷髓腔固位冠对根管治疗后磨牙缺损的修复效果观察.健康研究2016年6月第36卷第3期:279-281.)
有临床研究对比了高嵌体、全冠、桩核冠修复根管治疗后患牙的效果,结论是修复效果和成功率上无差别,高嵌体牙体预备量相对较少,能更多保留牙体组织。
修复方案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剩余牙体组织的量、咬合力大小、整体的口腔修复计划,并遵循“微创”,“循序渐进”原则,优先考虑牙体组织破坏少且失败后方便再修复的治疗方案。
(以上参考:王伟德,陈清凉.三种不同修复方式修复根管治疗后前磨牙牙体缺损的临床研究.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9年6月第17卷第2期:64-66,69.)
有研究用离体牙对比了树脂直接粘接修复与树脂嵌体间接粘接修复,树脂嵌体组的抗折能力、微渗漏、总有效率及美观满意度均显著高于树脂直接修复。
间接法制作树脂嵌体,其在口外模型中加工成形,并在体外固化,且聚合收缩也发生在体外,聚合收缩时嵌体和牙体组织间产生的微渗漏现象可通过黏接剂补偿,在口腔内嵌体并无聚拢收缩过程,这也将微渗漏降至最低限度,同时还能减小与聚合收缩相关的边缘张力,促进嵌体边缘的稳定性增强。和以往传统的直接树脂填充法相比,间接嵌体树脂黏接修复大大降低嵌体边缘微渗漏情况,特别是在牙本质和修复体交界处。间接树脂嵌体粘结法在二次固化下可改善物理性能,无论从颜色、外观还是稳定性方面,更能得到满足。直接树脂填充由于未固化时树脂较软,因此难以得到满意的外形,尤其是在接触点上更为突出,在牙邻面箱状洞型较宽大时也较为困难。而间接树脂嵌体则弥补了这一缺陷。对于边缘密合性的改善,间接嵌体的应用也较为有利,一般对于准确的后牙树脂修复体的边缘密合十分困难,尤其是在邻面洞型龈缘。采用嵌体技术则可将难度降至最低。牙冠组织的丧失致使牙齿的硬度降低,同时牙齿生物力学也受到影响,而树脂嵌体的应用使牙应力降低,且分布较为合理,提高缺损牙体的抗力,修复完成后牙体应力的分布也和完整牙体相似。
(以上参考:李学英,王根平,孙博等.树脂直接粘结余嵌体间接粘结修复对根管治疗牙抗折能力的效果比较.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年第22卷第13期:80-86.)
有研究用离体牙对比了铸造镍铬金属桩核冠和纤维桩树脂核冠的修复方式,纤维桩核组的断裂强度和可修复性断裂效果均优于铸造金属桩核。
纤维桩的弹性模量接近于牙体组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修复效果良好。
(以上参考:刘骏艺,黎润东.探究不同桩系统修复对根管治疗牙强度的临床研究.中国继续医学教育,第11卷第5期:94-96.)
有学者通过对下颌第一磨牙离体牙进行三维有限元建模,研究不同修复方案的牙体组织和修复体的应力大小和分布情况。嵌体组牙体组织的应力最大,说明根管治疗后嵌体修复有较大的可能发生牙冠折断。全冠和纤维桩核冠组的牙体组织应力值较低。而两组之间差别不大。所以在没有过薄牙壁的情况下,植入纤维桩并不能非常有效的降低修复体和牙体组织应力。髓腔固位组的牙体组织应力要比全冠组低,说明髓腔固位冠可以有效降低牙体组织应力,降低冠折的可能性。而髓腔固位组的修复体应力均大于全冠组。

(以上参考:张国庆,王卫国,朱慧勇.下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后不同修复方案的生物力学分析.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8年7月,34(4):497-501.)
选择根管治疗后患牙的修复方式要考虑生物学,力学,粘接,功能和美观等因素。窝洞深度、峡部宽度(isthmus width),以及牙体构造是决定牙体硬度下降和牙折的关键因素。其中冠部垂直向的剩余牙体组织被称为“肩领”(ferrule),是根管治疗后患牙的生物力学行为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由于牙本质粘接技术的进步,根管治疗后患牙的修复有了更多的选择。银汞核和铸造桩被直接树脂修复和纤维桩所取代。冠部修复体常常选择全瓷和树脂冠,它们更加美观。没有桩核的修复技术更加流行,因为其的侵入性更小,临床操作更简单。医生还是面临这个问题:这颗患牙到底需不需要打桩?
保存更多的牙体组织有利于降低修复体失败的风险,延长修复患牙的寿命。首先就是用现代粘接固位的部分冠修复体代替全冠修复。保留牙本质肩领是最重要的,可以显著改善ETT的生存率。其它因素包括在替换修复体时通过使用放大设备辅助,电动马达和牙本质粘接系统,最小化侵入。
有循证医学研究显示并无充分证据表明根管治疗后树脂直接修复的患牙需要全冠修复。借助粘接技术进行部分冠(嵌体)修复,大部分健康牙体组织可以得以保留。
有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了复合树脂充填体和打了纤维桩的烤瓷全冠的生存率,术后50个月的总体年失败率约0.92%,二者没有显著差异。但该研究只研究了树脂直接修复与全冠修复。另一个类似的研究提示对于轻度到中度的牙体组织丧失,冠修复和树脂直接修复的成功率没有差异。因此为了进行全冠修复预备大量健康牙体组织是不合适的。部分修复比如间接高嵌体是可选的替代全冠的方案。部分修复变得更流行了,目前(2018年)还没有研究比较直接树脂修复和间接部分修复。
关于牙本质肩领,有研究显示保留的牙本质肩领超过50%的烤瓷全冠的失败率比不足50%的肩领的烤瓷全冠的失败率少一半。有综述研究了62个研究(包括实验室,计算机模拟和临床研究),得出结论:保留1.5-2mm的肩领对ETT的抗折能力有正面效应。足够的肩领还能提供合适的对桩核系统、粘固水门汀、最终修复体的影响的抵抗。
通过使用放大设备和电动马达设备,可以使操作更精确从而保留更多的健康牙体组织,达到最小化侵入的目标。常规使用的气动设备不能提供合适的触觉反馈,容易磨除更多的健康的牙体组织。
对于肩领不足2mm的患牙,传统的做法是进行铸造桩核冠修复,但存在步骤复杂,成本高,以及桩核材料与牙本质弹性模量相差较大的问题。修复的成功不能只考虑修复体的存留率,更应该考虑修复失败后的牙齿存留率和再修复可行性。灾难性根折(Catastrophic root fractures)是ETT的最严重的并发症。铸造桩的根折概率要大于纤维桩。一个4年的临床研究显示铸造桩的成功率是84%,纤维桩是95%。纤维桩的抗折能力,微渗漏等均优于铸造桩。然而近期的研究又显示没有证据支持纤维桩优于铸造桩,还需要更多研究。
打桩的本来目的是支持核,并不增加牙根的抗折能力。近期的体外研究显示打桩并不会影响后牙以及有肩领的前牙的疲劳抵抗性,另一方面,随机对照试验显示打了桩的烤瓷全冠修复的生存率要高于不打桩的。
对于髓腔固位冠,短期的临床观察报告后牙的成功率90-95%。一个近期的meta研究显示它的成功率与桩核冠修复类似或优于桩核冠。对于打桩是否有利于提高ETT修复的成功率,不同的研究有不同的结论,尚有争议。
(以上参考:Carvalho MA, Lazari PC, Gresnigt M, Del Bel Cury AA, Magne P. Current options concerning the endodontically-treated teeth restoration with the adhesive approach. Braz Oral Res. 2018 Oct 18;32(suppl 1):e74. doi: 10.1590/1807-3107bor-2018.vol32.0074.)
老外进行的随机对照研究,比较全冠修复与树脂直接修复治疗根管治疗后患牙,观察了3年,117个病例,最后纳入104颗患牙。失败率(1/54 vs 3/53),最后失败率(2/54 vs 3/53)均无显著差别。
(以上参考:Patrick Sequeira-Byron, Zbys Fedorowicz, Ben Carter, et al.Single crowns versus conventional fillings for the restoration of rootfilled teeth.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5 Sep 25;(9):CD009109. doi: 10.1002/14651858.CD009109.pub3.)

总结:应遵循微创的原则,尊重牙齿解剖,并尽可能少地去除健康牙体组织。粘接技术的进步使医生有更多的选择。主要考虑剩余牙体组织的量。直接法修复的适应症:牙尖无破坏,牙体组织壁均有智齿,通常为活髓牙。间接修复:牙体组织壁薄无支持、牙尖余留部分或严重破坏、邻面难以重建、根管治疗后。选择修复方式应该从微创开始,先考虑直接修复。若剩余牙体组织较少,考虑间接修复。修复方式根据牙体缺损的大小,从嵌体、全冠一直到桩核冠。修复体是否需要覆盖牙尖,主要考虑剩余牙体组织的额厚度,前磨牙,壁厚<2.5mm,建议覆盖牙尖;磨牙,壁厚<3mm,建议覆盖牙尖。后牙剩余健康牙体组织小于50%建议使用纤维桩。对于后牙,纤维桩仅应用于粘接目的,仅在冠部剩余牙本质较少(少于2个壁)时才使用,目的在于增加粘接牙本质的量。上颌前牙需要支持挠曲应力,故需要增加强度。粘接纤维桩的目的更多是出于功能考虑,而非提供粘接。目的是增强牙齿强度。保留至少2mm的牙本质肩领十分关键。如果缺损到龈下,根据生物学(生物学宽度是否侵犯)和操作(是否能上橡皮障)分成五类。处理从直接放置橡皮障,修复,行龈切术、行冠延长术、正畸牵引一直到拔除。

我发文章的三个地方,欢迎大家在朋友圈等地方分享,欢迎点“在看”。
我的个人博客地址:https://zwdnet.github.io
我的知乎文章地址: https://www.zhihu.com/people/zhao-you-min/posts
我的微信个人订阅号:赵瑜敏的口腔医学学习园地

欢迎打赏!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