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019新锐读会 课程笔记《粘接牙科学的基本原理》04

第二节 两部粘接体系的粘结原理
1.市场相关产品
SE-Bond,美塑,Keer XTR
2.各组分与牙体的粘接原理
a.成分组成
共聚有机酸(本质表面调节剂),使用前应摇匀。
双性树脂如HEMA
溶剂:水(湿润及保持液态),乙醇,粘接功能单体
b.pH值
10%磷酸 0.8
32%磷酸 0.1
37%磷酸 0.1
有机弱酸,pH值大多为1-2。
c.与釉质作用机制
对釉质很弱,最好用全酸蚀处理牙釉质,即选择性酸蚀。
d.与本质作用机制
底漆
使玷污层改性,暴露1微米左右胶原纤维,部分溶解及改性为混合层形成基础,牙本质小管未开放,管周牙本质碧化学粘接。酸蚀与底漆同步深度保持一致。
磷酸盐/磷酸酯及其它酸性单体的作用——与本质中的矿物质产生化学结合。
如MDP与钙结合。
粘接剂
原理及成分同3步全酸相似,将改性后的亲水酸性界面变成混合层且疏水偏中性界面。
酸与底漆同步深度,几乎不存在酸蚀与深度不同步,导致敏感的问题。
e.优缺点及适应症
优点:术后敏感性小。
缺点:需单独酸蚀釉质。
适应症:直接修复,不建议用作间接修复(成膜厚度偏厚)。
3.操作流程
1.35%磷酸酸蚀釉质30s,冲洗干燥。
2.2%洗必泰消毒窝洞30s。(解决酸蚀与处理不同步的问题,可省略)
3.干燥釉质及本质。
4.蘸取新鲜Primer(应该垂直滴到瓶皿中,不要用毛刷去沾,更不要去沾瓶口剩余的。)
5.反复涂布15s(本质釉质都涂)
6.重复第五步,即涂2遍。
7.中等气流1cm处干燥10s(使水,乙醇等挥发掉)
8.表面出现光亮无波动为标准。
9.若出现灰白重新涂布。
10.涂布粘接剂20s,轻吹10s(使粘接剂散匀,不用重吹)
11.光固化20-40秒
第三节 通用型粘接体系的粘接原理
1.通用型粘接剂的特点
①类似于自酸蚀粘接剂不用酸蚀粘接底层适合粘接牙本质,可不考虑牙本质湿度。
②粘接不完全取决于混合层,10-MDP与牙本质可与牙本质产生化学结合。
③10-MDP与牙本质中钙离子生成MDP-钙盐是一种稳定水解稳态盐。
④MDP-Ca盐可以防止粘接层被降解。
2.临床常用通用型粘接剂的种类及组成
SBU, All-Bond Universal
pH都大于2,温和型。
关于Vitrebond Copolymer的理解
①类似于玻璃离子水门汀Vitrebond中相同的聚烯酸共聚体。
②可促进与羟磷灰石中的钙离子结合。
③有人认为这些共聚体会与10-MDP竞争结合羟磷灰石,从而减弱这些粘接剂的粘接强度。
④除此之外这些单体的分子量高,聚合中难以相互靠近,单体转化率降低。
3.粘接原理
“粘附脱钙”与牙本质中的钙形成MDP-Ca
MDP-Ca盐在粘接界面形成自组合纳米层积。
通用粘接剂对釉质和本质的处理理论循证
①用于釉质粘接时,仍然建议在涂布粘接剂之前进行磷酸酸蚀以获得最好的粘接效果。
②尽管10-MDP单体可以羟磷灰石结合,但是牙釉质中的羟磷灰石的大小和结构都不倾向与其结合。
③不建议磷酸酸蚀牙本质后采用通用粘接剂,因为钙离子流失会损害羟磷灰石与酸性单体之间的化学结合。
4.存在硅烷的必要性
氢氟酸处理过的玻璃基陶瓷界面涂布硅烷后偶联剂的反应机制
R-Si-OH(硅烷) + HO-Si-瓷(HF处理过的玻璃陶瓷) – R-Si-Si-瓷(硅氧烷,疏水) + 水
缩合反应
通用粘接剂中硅烷未起到作用的理论循证
①硅烷在通用粘接剂体系中未起作用的原因可能是Bis-GMA与其它树脂混合在一起阻止了凝结反应
②凝结发生在硅烷的硅醇基团( -Si-OH-)及陶瓷的OH-基团,解离水分子形成稳定的硅氧烷(Si-O-Si)粘接形式
③水分子的解离对于凝结反应的持续发生很重要,且在其它树脂存在的情况下会阻止此反应的发生,会减慢水分子的蒸发(Le Chatelier的理论)
④有研究报道称经热循环后,SBU对酸蚀的二硅酸锂的粘接强度降低>50%。
因此不能宣扬用粘接剂中的硅烷代替单独的硅烷处理。
5.流程
①35%磷酸酸蚀牙釉质30s
②彻底清洗磷酸干燥
③2%洗必泰消毒本质30s(可省略)
④强吸干燥窝洞2s(不见明显水分,不可过干,因为含的水,HEMA及乙醇均较少)
⑤滴1-2滴到平皿
⑥毛刷涂布预备体表面10-15s
⑦重复涂一遍,两遍之间不固化。
⑧气枪由远到近气流由弱到强吹10s,标准:预备体表面无流动粘接剂,表面可见均匀光泽外观。
⑨光固化20s
即可用于直接修复,也可用于间接修复。
第四章 粘接系统与复合材料
第一节 粘接系统的聚合与氧阻聚层
1.粘接剂的聚合过程
第一步,引发
引发剂吸收光能产生自由基。
第二步,增长
自由基与树脂单体分子结合,形成长链。
第三步,终止
单体消耗完后,反应终止。
2.氧阻聚层的形成
粘接剂有一面与空气直接接触,空气中的氧气会与自由基结合,结合端被氧先结合而无法聚合。这就是氧阻聚层,一般约2-6μm。
第二节 氧阻聚层的特性
取决于粘接剂的pH值及成分
第三节 复合材料的类别及聚合
1.复合材料的类别及组成
自由基的产生是树脂聚合的开始,凡是干扰自由基产生的因素都会干扰树脂聚合。
光固化树脂及水门汀(直接修复或粘贴面)
引发剂,CQ(樟脑醌)吸收光能变成激发态的樟脑醌,与重引发剂(胺类)反应形成中间产物,中间产物不稳定,分解产生自由基。自由基的产生只与光和引发剂有关,与其它因素无关。
自固化及双固化树脂水门汀(间接修复嵌体或冠)
BPO(过氧基苯甲酰,催化剂)与叔胺P-TID反应,生成中间分子,中间分子不稳定,分解产生自由基。自由基的产生只与催化剂和被催化的底物有关。
双固化树脂水门汀
有两套引发体系。

个人总结:讲了第六代和第八代粘接剂的问题,第六代酸蚀剂和底漆为一瓶,粘接剂为一瓶,酸为弱酸,对于牙釉质效果差,最好选择性酸蚀。使用时,底漆要摇匀,涂两遍。用于直接修复,不用于间接修复,因为成膜厚度较大。第八代所有成分都在一瓶里,釉质也要单独酸蚀,主要含有MDP,能与牙本质中的钙形成MDP-Ca盐,有化学结合的作用。其里面含有的硅烷并不能替代单独的硅烷。也是要涂两遍。可以用于间接修复和直接修复。这两代粘接剂底漆和酸蚀剂的进入深度是一致的,不容易像第四代那样产生术后敏感的问题。粘接剂,树脂的聚合主要靠其中的引发剂引发生成自由基,自由基与树脂单体结合形成长链。因此生成自由基是关键。氧与树脂中的自由基结合形成氧阻聚层会阻止树脂聚合,主要取决于pH值和成分。引发剂的不同形成了光固化(樟脑醌引发),化学固化(BPO引发)还有双固化。后两者都是双组份的。平时使用的时候还是有一些问题。

我发文章的三个地方,欢迎大家在朋友圈等地方分享,欢迎点“在看”。
我的个人博客地址:https://zwdnet.github.io
我的CSDN博客地址:https://blog.csdn.net/zwdnet
我的微信个人订阅号:赵瑜敏的口腔医学学习园地

欢迎打赏!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