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卡瓦口腔三维影像论坛昆明站学习记录

2018年9月21日在昆明举行的,去听了一天的课,记录一下。

先是李大旭老师讲上颌窦内提。我目前还不做种植,当然更不做内提喽。不过我觉得一天的课听下来收获最大的就是李老师的课了,主要是他的理念:标准化,强逻辑,每步都有逻辑,术法是次要的。本质逻辑:搞清楚上颌窦。
上颌窦是啥?就是一层粘膜+骨骼,粘膜和骨之间是纤维连接,类似于牙根与牙槽骨之间的牙周膜。而我们的解剖往往不讲这个连接。粘膜对着窦腔的那面叫体外,所有成骨要在体内完成,如果膜被突破了,就谈不上成骨了。所以不管内提外提,本质是在骨与膜之间制造一定的空间来让骨在其间形成,这就要打破膜与骨之间的纤维连接。

外提的本质,就是用器械将膜从骨伤剥离,类似与拔牙的时候翻瓣,这就是器械要贴着骨面的原因。问题是,器械是钢制的,有一定的体积,对小结构的操作较困难。容易破。

而内提的原理与外提不同,构建通道后,放入骨粉,没有直接作用于骨和膜的连接,是靠撕来使其分离,而不是剥。

而传统内提的summers法要求剩余骨量不能少于5mm,否则只能做外提。

这个5mm是怎么来的呢?术式发明后经过实践发现窦底骨量能稳定提高4mm左右,而种植总共需要8mm以上的骨量,因此剩余的骨量必须大于5mm。
传统内提的问题:①没有止动。②上颌窦底不是平坦的。边缘有骨刺,提升越高,越容易破。
内提术式的本质
①上颌窦膜本身强度
②骨与膜连接的强度
③施力方式。
可控的只有③。要成功内提,施力强度大于纤维连接强度而小于窦膜强度。
如果大于窦膜强度,膜就先裂了。因此内提不能完全取代外提。
成功条件:窦膜不破损。
决定因素:压强。

根据这些逻辑,李医生发明了“膜控法”,90%以上的病例做内提,内提失败膜破了再做外提,而且剩余骨量的要求减少到了1mm。

具体方法和病例,我没做过内提,就不赘述了。关键是李医生这个方法:先搞清楚逻辑,再来考虑具体方法,我觉得对我启发很大。学其它临床技术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比如龋病治疗的逻辑是什么?我个人认为:第一是消除感染,防止龋病继续发展;第二是保护牙髓;第三是恢复牙齿功能和美观。由此再进一步找到具体的做法。
下午武大程勇老师讲颞下颌关节病的影像学诊断

cbct只能诊断骨质结构病变,看不到关节盘。磁共振/造影看关节盘。

目前临床主要使用全景片,颞下颌关节造影,cbct和MRI。
全景平上是矢状位的图像。
筛选病变,初步判断。
看下颌管的情况,只能看到一部分。
许勒氏片,只能显示关节外1/3病变,中,内1/3看不到。
重点看髁突前斜面,顶端。
也淘汰了。

关节造影,小机构用得不多。

cbct是首选方法



髁突骨质情况



下面是一些病例了。
前牙开合,要求正畸

造影显示关节盘穿孔

修复患者,固定修复后一侧头部颈部疼痛。
右侧髁突骨质破坏。造影关节盘穿孔。

髁突肥大


做核素显像,显示左侧髁突还在生长,暂不正畸。

髁突骨折

关节窝破坏

滑膜软骨瘤病


MRI



看MRI跟看X片图像不一样:髁突骨髓高密度,骨皮质低密度。所以髁突那里高密度的是骨髓,周围一圈低密度影像才是骨皮质。

检查方法的选择:

检查方法,第一类,临床检查,其余,cbct+磁共振/造影。基础是病史临床检查。

厂商做了一些广告,最后是南京大学王铁梅老师讲CBCT的应用。

表面重建,好像是她研究生的课题,一般做不到这么清晰吧。




在种植中的应用
全景的“坑”




主要缺点,3D结构2D化


王老师编的规培的教材,以 PBL,CBL病例式编写模式编写。



还有一个被挡住了,刀刃型。












口腔颌面部影像,要两侧对称看




主要看骨高度 骨厚度 骨密度。



牙槽骨唇向移位了。





神经管可能分叉


种植术后感染


术后复查,碰到神经管了?




cbct在正畸中的应用





颌面外科



同病异影,异影同病
牙体牙髓牙周





mb2漏了

还有mb3漏了的





最后是总结

六点结束,回家。

我发文章的三个地方,欢迎大家在朋友圈等地方分享,欢迎点“在看”。
我的个人博客地址:https://zwdnet.github.io
我的知乎文章地址: https://www.zhihu.com/people/zhao-you-min/posts
我的微信个人订阅号:赵瑜敏的口腔医学学习园地

欢迎打赏!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