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4——粘接剂的使用:文献回顾

还是再找一些文献吧。
1.谢静,邓青完,卫晓霞等.两种通用粘接剂及Z-Prime Plus对氧化锆粘接效果的影响.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8,53(2):309-311.
新型通用粘接剂出现,含功能性磷酸脂单体(MDP),可代替氧化锆处理剂用于氧化锆粘接。
对照组P组:Panavia F
实验组S组:Single Bond Universal
实验组A组:All Bond Universal
每组含两个亚组,分别进行喷砂和喷砂+ZPP处理,再与相应的粘接剂粘接。以相同力度指压固定5min,清除多余粘接剂,光照固化。各亚组随机抽取8个试件37℃恒温水浴24h,剩余试件沸水水浴72h后测试剪切强度。
37℃水浴24h,两种处理下三种粘接材料粘接强度为S>A>P,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00℃水浴7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粘接强度为S>A>P,喷砂及喷砂+ZPP两种处理下的粘接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PP处理比不用ZPP处理的粘接强度更高。
喷砂可粗化氧化锆表面,提高表面性能,通过微机械锁合作用提高粘接效果。MDP其亲水性磷酸末端与氧化锆产生化学结合,甲基丙烯酸酯末端与树脂粘接剂发生聚合,使氧化锆与树脂粘接剂间形成化学键,提高氧化锆粘接强度和耐久性。观察界面断裂模式,三组材料均以混合破坏为主,说明三种材料均达到较好的粘接效果。通用粘接剂氧化锆长期粘接强度高于Panavia F。de Souza等学者发现树脂水门汀中加入MDP对氧化锆的粘接没有意义,而含MDP的粘接剂或处理剂有利于氧化锆的粘接。ZPP可以增加氧化锆的粘接强度,保证粘接界面持久稳定。ZPP处理过的氧化锆表面为低能、疏水,稳定的界面,能显著提高氧化锆的长期粘接效果。
(看数据,ZPP处理过的样品的粘接强度能提高5MPa左右,100℃水浴强度更增加一倍左右。看来用通用粘接剂粘氧化锆还是要使用处理剂的。)
2.J. De Munck, K. Van Landuyt, M. Peumans, et al.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Durability of Adhesion to Tooth Tissue: Methods and Results. 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 2005 84:118.
研究粘接剂的持久粘接性。无龋的Ⅴ类洞常被用来进行实验检测,但是除了成本高以外,他们消耗时间和人力,对临床失败的原因他们只能提供很少的信息。本文评估了其它测试方法。目前体外检测粘接持久性最有效的方式是生物材料微试样品与牙釉质或牙本质粘接。3个月后,所有类型的粘接剂样品在机械和形态上均显示和在口内一样的老化现象。比较目前(2005年)的粘接剂的研究显示,3步酸蚀-冲洗粘接体系仍然是“金标准”。任何类型的简化均会在临床应用中降低粘接效率。只有2步自酸蚀粘结体系接近金标准,还有其它的临床收益。
报道最多的粘接失败的情况是充填体脱落和边缘适合性差。
目前(2005年)粘接系统的分类:全酸蚀粘接系统、自酸蚀粘接系统,玻璃离子及其粘接系统。临床研究主要针对Ⅴ类洞,费时费力,需要至少5年的临床观察才能说明问题。然而发表的研究往往达不到这个要求。
体外实验方法

(主要是讲如何用体外实验研究粘结的持久性,实验方法的东西,pass了吧。)
3.Sally J.Marshall, Stephen C.Bayne, Robert Baier et al. A review of adhesion science. Dental Materials, 26(2010)e11-e16.
粘接科学致力于理解与形成粘接界面有关的材料特性,粘接界面随时间的变化,以及粘结界面失败的情况。形成良好的粘接界面的关键是创造一个清洁的表面,制造一个粗糙的表面以利于界面间的锁结,粘接材料对表面的良好润湿,良好的流动性,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互相配合。粘接依赖于粘接材料的物理的,化学的和机械的因素,但主要依赖于成功的微机械接触。
严格来说,聚合(cohesion)是同种原子或分子互相粘合在一起,而粘接(adhesion)是不同的原子或分子互相粘合在一起。在牙科中两种情况都存在。
粘接的问题包括:(1)粘接或聚合的形成;(2)粘接或聚合界面的特点;(3)界面的破坏(用粘接强度测试来检测);(4)界面失败的分析。本文主要关注前两点。
我们主要关注在界面的粘接。物理粘接力量非常的弱,化学粘接要强一些但是比较难以在密度较高的界面上产生,机械粘接是产生强大粘接的最有效的方法。每一类都有一些亚类。
形成良好粘接的要求:①表面清洁:维持表面的高能状态。②表面粗糙;③合适的接触角以及良好的湿润。④低黏性粘接(low viscosity adhesives)和合适的流动性。⑤对阶段性分离的抵抗(Resistance to phase separation)。⑥粘接剂的凝固。
(都是理论。粘接主要是界面的问题。)
4.B Van Meerbeek, J De Munck, Y Yoshida et al. Adhesion to Enamel and Dentin: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Challenges. Operative Dentistry, 2003, 28-3, 215-235.
编辑前言:牙医不要总是追逐最新的技术和产品,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正文
实验室研究能够预测材料的临床表现。传统的三步酸蚀冲洗粘接系统仍然是表现最好,持续时间最长的粘接系统。而自酸蚀粘结系统有更好的未来前景。临床上,当粘接剂不再需要酸蚀/冲洗步骤,操作时间,以及更重要的,技术敏感性,都降低了。特别是温和的,两步法自酸蚀粘结系统,通过与牙齿形成微机械的和化学的结合,表现接近了传统的三步法粘接系统(就是第五代了嘛)。
粘接技术的问题是操作复杂,技术敏感性高(操作错误的风险)。另外防止边缘微渗漏延长充填体临床使用寿命也是一个问题。
牙科粘接可以分为“酸蚀&冲洗”,“自酸蚀”和“树脂加强玻璃离子粘接“三类。
自酸蚀粘接剂根据pH值分为”强“(pH≤1)的和”温和“(pH在2左右)的。
强的粘接剂造成约4-5微米的釉质脱矿,而温和的粘接剂几乎没有。

强粘接剂造成牙本质小管暴露,胶原纤维网形成,而温和粘接剂处理的则多数牙本质小管保持闭合。

实验室测试数据:方法,微拉伸粘结强度

(也是研究综述,编辑前言说的蛮好,不要盲目追求最新的材料或者技术,先看好了弄清楚了再说。)
5.Ricardo Alves, Eliane Alves, Monica Maria et al. Bond strength to dentin of total-etch and self-etch adhesive systems.RGO, Rev Gauch Odontol, Porto Alegre, 2014 62(4): 365-370.
比较了全酸蚀粘接体系(Single Bond, 3M ESPE; XP Bond, Dentsply)和自酸蚀粘结体系(Adper SE Plus, 3M ESPE)的粘接强度,结果全酸蚀体系的粘接强度XP Bond, 96.24MPa, Adper Single Bond 72.39MPa,要高于自酸蚀体系的粘接强度Adper SE Plus 49.91MPa.
6.Masahiro Yoshiyama, Junichi Doi, Yoshihiro Nishitani, et al. Bonding ability of adhesive resins to caries-affected and caries-infected dentin. J Appl Oral Sci 2004;12(3):171-176.
使用微拉伸粘结强度测试(μTBS)和电子显微镜测试现代粘接系统对龋坏感染牙本质的粘接强度。认为粘接树脂可以渗透进入龋坏感染牙本质,包裹致龋细菌在混合层中。测试了某产品对有龋坏感染的牙本质的粘接强度,达到23MPa。(类似实验就是保留部分软龋的依据吧)



(研究局限:是体外研究,牙医关心的是在口内的长期效果,尤其是时候会引起牙髓炎症?)
7.G.Leloup, W.D’Hoore,D.Bouter,et al. Concise Review Biomaterials & Bioengineering: Meta-analytical Review of Factors Involved in Dentin Adherence. 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 80(7):1605-1614, 2001.
对粘接剂的测试结果往往有很大差异,原因是样品不是标准的,实验条件也有很大差异。本文就试图明确这些差异。收集了从1992年到1996年在SCI综述里的75篇文章,研究对象是15种第三代或第四代粘接剂。17个因素被分为四组,A组为牙齿本身的相关因素(如是否为自然牙齿); B组为复合树脂和粘结区域(如复合树脂的硬固);C组为粘接样品的保存条件(如热循环);D组为实验设计(如交叉速度)。将每篇文献里的实验特点,粘接强度平均值和标准差,失败的类型等提取出来,列表。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变量分析,本研究在每组里发现不同的有重要影响的因素:
A组:牙齿的来源、牙齿的类型、髓腔压力(pulpal pressure)、牙齿保存温度、牙齿的最大保存时间、牙本质深度。
B组:复合树脂的硬固类型和粘结区域。
C组:粘接后样品的保存(媒介、温度、时间)。
D组:测试模式,交叉速度。
粘接失败率和粘结强度之间发现明显的相关性。
(还是讲实验方法的,在进行粘接相关实验的时候控制什么因素能取得更具可比性的数据和结果。而且所用的粘结剂也比较老了,不过思路还是不错的,用meta分析研究影响因素。)
8.WW Barkmeier, RL Erickson, NS Kimmes, et al. Effect of Enamel Etching Time on Roughness and Bond Strength. Operative Dentistry, 2009, 34-2, 217-222.
新的粘接系统含有酸性基团,同时粘接牙本质和牙釉质。这些系统并没有提供和传统的酸蚀冲洗系统一样的粘接程度,增加作用时间并不会改进其的表现。使用一个全酸蚀系统和4个自酸蚀粘接系统,观察不同的釉质酸蚀时间对釉质粘接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用建议的酸蚀时间还是延长的酸蚀时间(60s),全酸蚀系统的粘接强度均高于自酸蚀系统。延长酸蚀时间能增加表面粗糙度,但是对粘接强度没有显著性的影响(p>0.05)。


(所以釉质粘结强度最高的还是全酸蚀系统,照着说明书用就行了,不用增加处理时间。)
9.T Takamizawa, WW Barkmeier, A Tsujimoto, et al. Effect of Phosphoric Acid Pre-etching on Fatigue Limits of Self-etching Adhesives. Operative Dentisty, 2015, 40-3, 000-000.
研究目的:用剪切粘接强度(SBS)和剪切疲劳极限(SFL)测试用预酸蚀处理牙釉质和牙本质然后使用自酸蚀粘结系统进行树脂粘结有何影响。
用G Bond,OptiBond XTR,Scotchbond Universal三种自酸蚀粘结系统粘接Z100复合树脂于牙釉质和牙本质表面。在粘结前用35%的磷酸处理牙面15秒。对所有粘接系统,进行酸蚀预处理的牙釉质的SBS和SFL均显著高于不进行酸蚀预处理的情况(p<0.05),而对牙本质而言,进行预处理后SBS和SFL均下降。
因此对牙面粘接前进行酸蚀的效果起决于牙面的种类,使用的粘接系统等因素,临床需要仔细考虑。
用这玩样儿测试

对釉质的实验结果,三种粘接剂预酸蚀处理后的SBS均显著高于未预酸蚀的。

对牙本质,未酸蚀处理的SBS更高。

电镜图,AB是预酸蚀处理过的牙釉质,CD是没有处理过的。可见预酸蚀处理能使釉质表面凹槽更深更明显。

另两个品牌的,解释类似。


一步法自酸蚀粘接剂中有的含有HEMA(帮助材料中亲水物质和疏水物质的混合性),有的不含HEMA(避免术后敏感)。本实验中三种材料,有两种含HEMA,有一种不含。结果显示在预酸蚀的条件下,含HEMA的粘接系统的SBS和SFL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不含HEMA的粘接系统的SBS和SFL在预酸蚀后显著性降低。
三种品牌的粘接系统的牙本质的电镜图。混合层在酸蚀后明显减少。



作者宣称没有利益冲突。
(这就是选择性酸蚀的依据吧:选择性酸蚀釉质可以加深加大釉质表面的凹槽,增加微机械扣锁作用;而酸蚀牙本质则可能减少甚至消除混合层,降低粘接强度。因此使用自酸蚀粘接剂,可以选择性酸蚀釉质15秒。)
10.Motohiro UO, Goran SJOGERN, Anders SUNDH, et al. Effect of Surface Condition of Dental Zirconia Ceramic (Denzir) on Bonding. Dental Materials Journal 25(3):626-631, 2006.
研究目的:牙科用氧化锆全瓷材料的粘接表现。
方法:完成表面处理以后,分别用粘固树脂材料,玻璃离子和磷酸锌将材料彼此粘接。
结果:在所有表面处理的情况下,树脂粘固剂的粘接强度>玻璃离子>磷酸锌。使用硅烷化的处理剂处理(silanization with methacryloxy propyl trimethoxysilane, MPTA)能轻微的增加树脂粘固剂的表现。


(有点偏题,以后查备牙的问题还要用,先记下吧。结论就是树脂粘固剂粘氧化锆全冠强度最高。)
11.S.Inoue, K.Koshiro, Y.Yoshida, et al. Hydrolytic Stability of Self-etch Adhesives Bonded to Dentin. J Dent Res 84(12):1160-1164, 2005.
(研究具体粘接剂里的成分对粘接剂的粘接强度的影响的,属于基础研究了,略了。)
12.Yukie TAMURA, Toshiki TAKAMIZAWA, Yutaka SHIMAMURA, et al. Influence of air-powder polishing on bond strength and surface-free energy of universal adhesive systems. Dental Materials Journal 2017;36(6):762-769.
研究喷砂对粘接强度的影响,结论是喷砂的确会影响牙本质粘接的强度,但是用甘氨酸喷砂的影响要小于用碳酸氢钠。
电镜图:a是对照组,b是用甘氨酸喷砂,c是用碳酸氢钠喷砂。

(我现在还不用喷砂呢,没那设备。)
13.Papia E, Larsson C, du Toit M, Vult von Steyern P.. 2013. Bonding between oxide ceramics and adhesive cement systems: A systematic review. J Biomed Mater Res Part B 2013: 00B: 000–000.
是系统性综述,研究目的有两个:a.找出现有的处理氧化物陶瓷表面使其达到适宜粘接状态的方法的清单;b.评估什么方法可以提供适宜的粘接强度。
对于目的a,找到127个研究。对于目的b,找到23个研究。
表面处理方法被分成七组: as-produced(喷某种颗粒吧,没找到中文)、抛光(grinding/polishing)、喷砂、表面涂层、激光处理、酸处理、处理剂处理(primer treatment)。使用处理剂进行表面硅涂层能提供足够的粘接强度,然而结论还要临床研究来验证。没有一个通用的处理程序。
(讲修复体的,平时我粘氧化锆修复体都不处理的,直接粘,主要材料订不到)
14.Toshiki Takamizawa, Wayne W.Barkmeier, Akimasa Tsujimoto, et al. Influence of different etching modes on bond strength and fatigue strength to dentin using universal adhesive systems. Dental Materials 32(2016)e9-e21.
研究目的:在不同酸蚀模式下三种通用粘接系统的粘接能力。
方法:Prime&Bond elect(PE), Scotchbond Universal(SU), All Bond Universal(AU)三种通用粘接剂用于测试,用传统的一步法自酸蚀粘结系统,SE Bond ONE(CS)作为对照组。分别在全酸蚀和自酸蚀模式下,检测这些粘接剂对人体牙本质的粘接强度,用剪切粘接强度(SBS)和剪切疲劳强度(SFS)做指标。
结果,三种通用粘接剂中,PE在全酸蚀模式下的SBS和SFS最高。SU和AU在全酸和自酸模式下的SBS和SFS均无显著性差异。而一步法自酸蚀粘结剂CS在酸蚀冲洗模式下的粘接性能要显著的低于自酸蚀模式下。不同酸蚀模式对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影响依赖于粘接材料。对于通用粘接剂来说,使用全酸蚀模式对牙本质粘接效果并没有显著的影响。

几个粘接剂在全酸和自酸模式下的牙本质电镜图。可以看到全酸模式下牙本质小管都是开放的,而自酸模式下都是封闭的。




全酸和自酸树脂粘结后的电镜图,全酸树脂会进入牙本质小管,而自酸则不会。

(然而对釉质的粘接效果要更好了,所以有选择性酸蚀。然而临床上很难做到只酸蚀釉质而不碰牙本质,本文就是解决这个问题:酸蚀了牙本质也没多大影响的。)
15.Takamizawa T, Barkmeier WW, Tsujimoto A, et al. Influence of different pre-etching times on fatigue strength of self-etch adhesives to dentin. J Oral Sci 2016;124:210-218.
比较不同酸蚀时间对自酸蚀粘结系统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影响。使用两种自酸蚀通用粘接剂:Prime&Bond Elect(EL)和Scotchbond Universal(SU)。一个传统的一步法自酸蚀粘接剂(GBond, GB)以及一个两步自酸蚀粘接剂(OptiBond XTR OX)。分别酸蚀3s,10s,15s,作为对照的对照组不酸蚀。对于SU和EL,酸蚀3s与对照组相比SBS显著提高,对GB,结果显示酸蚀3s,10s对粘接强度无影响,但是酸蚀15s时SBS和SFS均显著下降。对OX,则所有酸蚀时间均无影响。结论,短时间的酸蚀对提高通用粘接剂的牙本质粘接强度有帮助。

(牙本质酸蚀3s就够了,时间长了对提高粘接强度没帮助,但术后敏感可能会增加。)
16.J.De Munck, A.Mine, A.Poitevin, et al. Meta-analytical Review of Paramenters Involved in Dentin Bonding. J Dent Res 91(4):351-357, 2012.
搜集了298个研究中的2157个粘接强度测试,由于牙齿粘接强度测试数据的多变和影响因素的多样化,使用自然网络统计模型(neural network statistical model, ANN)。
结论:无论短期还是长期,表现最好的粘接系统是3步法,全酸蚀粘接体系(OptiBond FL, Kerr)。这是“金标准”粘接系统。其次则是2步法自酸蚀粘结系统SE Bond(可乐丽)。临床上最关注的是技术敏感性和粘结持久性。3步法全酸蚀系统和2步法自酸蚀体系对水解抵抗力最好,他们在粘结对最后阶段提供一个独立的,更疏水的树脂层。
(meta分析,还用到了ANN,好高大上,好多过程和数据看不懂,但结论还是那样的,三步全酸蚀的粘接效果最好,SE排第二?有点明白我那位老师为什么用它了。)
17.Roland Frankenberger, Ulrich Lohbauer, Matthias J.Roggendorf, et al. Selective Enamel Etching Reconsidered:Better than Etch-and-Rinse and Self-etch?The journal of adhesive dentistry 2008;10:339-344.
目的:比较选择性釉质酸蚀、全酸蚀和自酸蚀的粘接表现。
材料:第三磨牙,近中邻颌面二类洞到釉牙骨质界处。
方法:分别用4步选择性釉质酸蚀(Syntac SE),4步全酸蚀(Syntac ER),2步全酸蚀(XP Bond,Scotchbond 1 XT/Single Bond Plus),2步自酸蚀(AdheSE, SE Bond),2步自酸蚀伴选择性釉质酸蚀(AdheSE SE, SE Bond SE),以及2步自酸蚀并使用全酸蚀技术(AdheSE TE,SE Bond TE)。放大200倍比较边缘封闭情况。
结果:A.釉质边缘:酸蚀釉质,结果(90%)显著高于两步法自酸蚀粘接剂(70%,p<0.05);B.牙本质边缘:全酸蚀和选择性酸蚀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当按照说明书使用自酸蚀粘接剂时,牙本质边缘延展达到最佳的边缘效果(74%-82%,p<0.05)。当使用全酸蚀技术并使用自酸蚀粘接剂时,牙本质的边缘质量显著下降到35%-42%(p<0.05)。
结论:釉质粘结使用全酸蚀技术更加有效。在釉质粘结中使用2步法自酸蚀粘结系统时选择性酸蚀釉质能改进粘接表现。
(还是选择性酸蚀的问题,难怪我见那么多同行用选择性酸蚀了。)

文献总结:
1.粘接剂最牛的“gold standard”还是第四代全酸蚀三步法的粘接剂,只是技术敏感性高。按说明书使用就行了,酸蚀时间15s足够了,再增加对提高粘接强度没多大意义,但是术后敏感可能增加。通用粘接剂表现还是不错的,粘修复体的时候还是使用处理剂比不使用要好一些。自酸蚀、一步法通用粘接剂使用选择性牙釉质酸蚀对提高牙釉质粘接效果有帮助的,即使酸蚀到了牙本质也不会影响牙本质粘接效果,就是术后敏感的问题可能会增加。
2.搜文献,百度学术还是不错的。以前老是跟着黑百度,这次找文献,很多文章bing只是给出了文献出处,百度学术直接把能下载到免费全文的链接给出来了。看来要改变对百度的看法了。
3.参考文献的原文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HaBOrvCGOy2TXGZE8qOg-A 密码:3ze6

我发文章的三个地方,欢迎大家在朋友圈等地方分享,欢迎点“在看”。
我的个人博客地址:https://zwdnet.github.io
我的知乎文章地址: https://www.zhihu.com/people/zhao-you-min/posts
我的微信个人订阅号:赵瑜敏的口腔医学学习园地

欢迎打赏!感谢支持!